•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最后的前线

    最后的前线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俄罗斯2020

    主演:阿尔乔姆·古宾 卢博夫·康斯坦丁诺娃 Igor Yudin 

    导演:瓦季姆·舒梅列夫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无限重生2021

    • 更新HD

      机巧女孩

    • HD

      新哥斯拉

    • HD

      幸存者1937

    • 龙林逃生2

    • HD

      磨坊

    • 正片

      食人鱼

    • 更新HD

      活死人之日

     剧照

    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7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8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9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

     长篇影评

     1 ) 俄国战争爱情片。二战时期,德军眼看就要冲向莫斯科,德军的进攻方向上,俄军没部署部队,只有一家军事院校,俄军没有办法,只得让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兵,披挂上阵抵抗德军

    俄国战争爱情片。二战时期,德军眼看就要冲向莫斯科,德军的进攻方向上,俄军没部署部队,只有一家军事院校,俄军没有办法,只得让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兵,披挂上阵抵抗德军,等待部队前来救援,但是说好的防守5天,却一共抵抗了12天,3000多学生兵牺牲了2000多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切实地抵抗住了德军的飞机坦克,打得异常英勇。

    毛子的战争片有血有肉,异常热血,蛮喜欢的。战争场面也很是真实,太多的青春还没有绚烂地绽放,就已凋零。很多的学生兵可能才从孩童长大,乳臭未干,却上了战场,一腔的报国热忱虽然满满,但是真正面对真刀真枪的殊死搏斗,一切都变得不同了。我们看到了慌乱,看到了不知所措,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兄弟同窗的不顾一切。面对仇敌,他们只能拼上性命,以命相博。还有战地里的爱情,一个是青梅竹马的好友,一个是年少轻狂的追求者,女孩的爱情直率而纯美,很喜欢她默默地站在那里,深情地张望,满是思念,满是幽怨。最后一起慷慨赴死,很是凄美。但是我想这样的战地情侣,可以为了胜利死在一起,应该很幸福的事,祝福他们。里面很多人物,都性格鲜明,层次感很强,让人过目难忘。那个被切断双腿的卫生院主任的儿子,虽然被救回,但是还是死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那个打仗前求婚的少年,最后才知道自己的爱人牺牲在前线;还有那个喜欢写诗的青年,还没到战场就牺牲了……太多太多悲伤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太多战争的伤痛,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每个人的青春都写满了美好,可以全心全意去爱,去表达,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无问东西;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撒撒娇,偷偷懒;可以与爱人相守……但是在战争面前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无望的前路,就算战争结束了,也只留下大家颓废茫然的疲惫脚步……

     2 ) 没有主角光环的战争片

    就喜欢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尤其是二战苏德战场的片子。 此片,感觉已经很不错了,依旧延续了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的较高水准。故事很简单,但战争场面很真实,发现俄罗斯近几年拍的《潘菲洛夫28勇士》《勒热夫防线》《巴尔干边境》《第九连》等,写实风格都很接近,战斗场面不打折扣,没有主角光环,在战场上谁都有可能牺牲。有些评论吐槽此片掺着谈情说爱。我觉得此片可以接受,毕竟他们不是野战部队,而是军校学员,本来很安逸的校园生活。突然上前线,儿女情长很正常。此片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仅仅只有乌拉的一个声音了,片中也有一定的反思。比如女军医得知儿子牺牲后和学院院长的对话“士兵为保卫祖国去牺牲,而祖国怎么去保卫他们”,“这场战争就是屠杀,上去上千人,一会都没了”。当然电影也有些不足,但远不足以否定它,所以建议吐槽的朋友,多全面的分析下整个片子,和多想想我们的电影做到了多少。

     3 ) 不错的片子

    首先,在这个年代,还用纯朴的拍摄手法,已经很不容易,大规模的群演调动,大规模的兵器道具,仿佛又回到8,90年代无特效纯拍摄的年代,又让我看到了那种浓浓的苏维埃情怀。镜头很美,士兵很美,姑娘很美。道具很精细,精细到德军坦克的履带和负重轮都是高仿的。包括学员与正规军的军衔军徽区别……总之,画面,战斗,剧情都算优良。

     4 ) 画面冷峻场面火爆

    老毛子拍的战争片就是值得看,画面色调阴冷,场面写实冷酷,就是脸盲,几个主要男角色有点分不清,德军优雅冷酷,老毛子粗糙嗜血,还真能斗个旗鼓相当,感叹还是装备好才是王道啊,好歹苏军各种各样加农炮小山炮怼坦克,枪怼步兵,最后那一发是不是真那么重要,应该情节上再刻画的刻不容缓比较好,要不然好像因为强迫症非要打光一样。挺怀疑真的这场阻击对莫斯科保卫战影响有没那么大。感情线比较俗套,一路跳,可惜了妹子。

     5 ) 最后的前线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

     6 ) Thompson芝加哥打字機

    1924年NKVD透過墨西哥訂購了數百隻1921型打字機, 其中4隻被送去愛沙尼亞並在塔林地區投入實戰,形成1924年政變中雙方各自使用Thompson和MP18互轟的場景

    帶著芝加哥打字機的蘇聯敵後游擊隊

    前線作戰單位

    在PPD和波波沙產能還跟不上前線需求時,蘇聯接受了大約137,729支美援芝加哥打字機,許多一下船就直接送到前線單位,在本土產手提自動武器終於能大量生產後,芝加哥打字機才陸陸續續轉入二線單位和戰俘營守衛手上.本片唯一的問題是,最早一批美援芝加哥打字機還未抵達蘇聯本土且蘇聯所擁有的芝加哥打字機也只能是1921型.

     7 ) 久违了,传统战争片

    不是陪着军迷,自己是不会看《最后的前线》的。对前苏联的战争片的好印象好像还停留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开始的确没啥好看的,又是两男争一女。为啥战争片现在总要加一些爱情,还是争风吃醋。直到战争开始。

    片子的战争描写还挺有前苏联风格。据说服装,兵器都还比较符合事实。年轻人在战争中的牺牲令人唏嘘。我认真看到的只有最后一战。很震撼,所有的主角都牺牲了。那么年轻!

    是不是无论俄罗斯还是我国,大家离战争太远了。大家对于战争都想象不出残酷所以都把最美好的爱情加上。真正的战争哪有什么爱情。不是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吗?在生死面前感情太重了!

    虽然是为正义而战,但是杀人的时候是不是对人类这种有思想的物种也要绝望啊!

     短评

    作为“电影”还可以,不失为可以一看的战争片,尽管感情戏那段着实没什么必要性。提几个问题或值得商榷之处:1、1941年10月,苏军居然用上了波波沙,显然PPD的道具没人做;2、1941年10月,苏军侦察兵军官竟然能端着美制“汤姆逊”冲锋枪作战,是因为这个演员就喜欢这枪么?3、整片中威力最大的枪械当属托卡列夫TT-33,在苏军军官手中,命中率几乎百分之百,且一发毙命;4、作为面积杀伤型武器,片中的喀秋莎火箭炮堪称“精确制导”。

    8分钟前
    • Matrix
    • 推荐

    正气凌然,格局规范

    13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小伙精神 姑娘漂亮

    18分钟前
    • 贴面无须华丽
    • 推荐

    文化部給了13%預算, 斯塔查克的敵後傘兵突擊隊至少維持了五天戰鬥也是可歌可泣. 每個人呈現的生死觀和選擇很符合"正常"第一梯隊人員和家眷的人生態度

    20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看够了《救国同盟》《勒热夫战役》这类要么开历史倒车、要么自我阉割向西方献礼的片子,难得有一部既正视苏联问题又歌颂昔日理想的俄罗斯电影。

    21分钟前
    • 地瓜
    • 推荐

    为莫斯科会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25分钟前
    • Chat Noir
    • 力荐

    小布尔乔亚再少一点就好了

    29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三星吧,主旋律的痕迹恨明显嘛……打完炮竟然还互相欢呼而拥,真的挺让人无语在那种生死攸关的情形下还能笑的出来嘛。苏德战争的第一年,41年后半年,德军兵临莫斯科的时候,苏联为了拖延迟滞德军前进速度,一共前前后后组建了几十个志愿师(具体数字忘记了),全部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平民,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学生,说白了就是纯炮灰,因为连武器弹药的基本配给都没有,伤亡是非常的惨烈。如果没有罕见的寒冬突然降临,莫斯科陷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片中明显用感人的爱情故事削弱了真实历史中发生的由战争带来的死亡残酷野蛮,从这一点上该片明显就比之前的“勒热夫”差很多。另外该片导演的拍摄技法非常一般,给出的镜头缺少战争片应该具有的震撼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拍出了流水账的既视感,可惜了场景布置上所下的一番功夫。

    34分钟前
    • 头大伞小雨不愁
    • 还行

    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39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最后知道自己必死也不跑打出最后一炮感动哭了

    43分钟前
    • Chris Kong
    • 力荐

    片里的“侦察兵”是格鲁乌训练学校的学员,并不是一般侦察兵。比《勒热夫》强很多。《猴子河/捌佰》就是垃圾。

    4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风格冷峻,构图沉稳,学院派气息明显的苏联军事电影。中间的剪辑跳跃有点费解,前一分钟还在和毛妹调情,转眼就是两年后抱着娃分别奔赴战场,太大刀阔斧了~特工部队长真的是人间清醒,一个不坚守岗位,不遵守命令的士兵,就算是技术再好,再热血个人英雄主义,也只能是个累赘。(性格决定命运)。上战场前别看照片,看信件,别唱歌,这次是念诗——一定会死人。战场上死亡如影随形,稍一松懈就灰飞烟灭,没有什么主角光环~

    53分钟前
    • Quester
    • 还行

    炮兵学员守前线,壮烈。

    56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7分

    57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还行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俄罗斯战争片,拍得真好,那么年轻那么美好的生命都在这场战争中消亡了,虽然不是通过士兵面对战争对信仰的暂时犹疑与内心恐惧来表现,同时还是学生的士兵们稍显整齐划一了些,但这种保卫家乡与爱人的热血和勇气却显得真实感人,年轻的生命与美好的爱情消逝、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被战争的残酷全部煙灭,看的时候挺震撼,看完还是觉得挺有余味的。我们内地电影市场好大哦,但有好多年没有拍出这样的片子了吧。

    58分钟前
    • 哑口鲑鱼
    • 推荐

    现在新俄还能拍出这样的反法西斯战争片真不容易😭

    1小时前
    • Mido
    • 力荐

    我的最大疑问真的就是为啥人家俄罗斯小鲜肉演兵可以我们的小鲜肉不行呢?当然俄罗斯编剧写的剧本也比中国编剧强,但是中国编剧我感觉还能抢救一下,演员没救了

    1小时前
    • 陈绿
    • 力荐

    莫斯科保卫战里著名的波多里斯克步兵学校,把未来的军官都送上一线,悲壮!还好感情戏抢戏不多。援军恰好是另一部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里的316步兵师。莫斯科战役里的英雄事迹太多了。

    1小时前
    • daangel
    • 推荐

    三星半,俄式的青春战争片做得还是不错,主旋律和燃比较兼顾。

    1小时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当成战争青春片来看,完全没毛病...指挥官胖的像熊算是自黑吗?中间还不忘借纳粹的嘴黑一下波兰,哈哈哈哈,乌~拉~~~战争片不讲主旋律讲什么?讲特么的变节、讲利己苟且之后发达了?喜欢用“主旋律”来黑的人,希望你们客死他乡的时候,别说自己是中国人来求饶,嘻嘻~

    1小时前
    • paradox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