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东方帝王谷

    东方帝王谷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15

    主演:周笑兵,韩影,鄢子龙,盛赞澎,丹增晋美,刘超,徐宁,祁捷 

    导演:陈方平,李新,刘勇,魏振央 

    猜你喜欢

     剧照

    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1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2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3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4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5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6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16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17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18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19东方帝王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方帝王谷》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陕文投集团联合出品的大型史诗纪录片。该纪录片以陕西境内帝王陵、历史现场、文物为基本资源,探索一座座陵墓墓主的命运沉浮,一位位墓主背后的王朝兴衰,一个个王朝所演绎的文明成长。无论是周的礼乐文明、秦汉的制 度文化,还是唐帝国的博大开放的气势、绵延后世的诗风舞韵,对中国的诞生与成长,均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长篇影评

     1 ) 八集梗概

    目前只出了八集,讲述的是周秦篇,看完意犹未尽啊,等待其他朝代啊,希望快点更新。以下内容仅为个人看片时记录的梗概信息。

    第一集:见证文明

    第一集是属于总序,概述纪录片将围绕东方帝王谷这片历经周秦汉唐四个时期的皇家陵区及相关记事。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成长期

    北纬30-34度 诞生了中国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等文明古国

    秦国废除分封制,构建以“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官僚制度” 组成的中央集权帝国,此后延续两千年。

    “南方的才子 北方的将 咸阳原上埋皇上”咸阳原上9位帝王陵,(汉文帝刘恒霸陵,汉宣帝刘询杜陵在别处)。汉景帝刘启阳陵考古开发,微笑陶俑位为标志出土物。

    第二集:华夏鼎新

    围绕先周文化遗址讲述华夏文明起源。

    周朝墓葬习惯“不封不树”,周原。牧野之战,周武王vs商纣王。小邦周战胜大邑商。以少胜多。以德治国,创纪录延续了八百年。

    第三集:西部英雄

    讲述秦地崛起。

    西北犬戎入侵西周王朝,襄公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公东迁洛阳。平王封秦为诸侯,并允诺若秦能击败西戎,岐沣(陕西肥沃之地)就赏赐给秦。得到它就意味着从边陲之地进入关中之地。襄公战死沙场最终二十年后襄公儿子文公成功击败西戎秦如愿东迁进入关中平原。历史将改变。

    秦非子受封于秦,秦才有了根据地。秦人与西戎 对战两年,秦仲战死,秦其得到周王朝7千甲士辅助秦。秦其是秦庄公。秦人尚武彪悍,最终秦其浴血奋战二十年击退西戎收获犬丘。庄公有三儿,世父,世父血气方刚,誓死杀死西戎为祖父报仇把位子让给弟弟襄公。襄公学习周朝礼乐,将妹妹嫁给西戎首领之一这是最早的和亲。大堡子山墓出土铁器(铁质农具)国内发现最早的铁器。铁器从西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秦。

    第四集:饮马黄河

    秦国早期政治经济中心“雍城”兴衰与秦国繁华低落。

    雍城秦国历史最长的国都,历时两百多年。柏木黄肠题凑墓制。秦景公是第十四代统治者,享国四十年余久。景公墓也称为秦公一号大墓,揭秘秦史重镇雍城(凤翔县)提供重要依据。

    迁延之战,景公将妹妹嫁于楚国,共同狙击晋国。公元前537年景公去世,归灵于秦公一号墓。殉葬规格之高,也将秦国进取与荣耀埋入地下,之后一百九十多年里碌碌无为,哀公惠公悼公等九位君主先后继位,君臣不合频繁更换君主民生紧迫士无斗志。魏国李悝kui1吴起变法几乎将秦国逼入亡国。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雍城继位时年21岁,颁布招贤令,34岁的商鞅看到了实现理想的希望。商鞅的耕战,废除井田制,耕开坑荒地一耕一室,无地百姓映入秦。战,军功授爵制度,斩获首级越多获得的更多公爵。上战场就能改变贫困卑微地位的方式,通向财富与荣誉的通路。在商鞅变法的推进下秦国完美地成为战争机器。公元前349迁都咸阳,催生另外一座辉煌都市。

    第五集:江山美人

    讲述无冕皇后宣太后(芈式)救秦与危难之中。

    500多年的秦国创业史,从边陲小国走向一统强国。而在其中曾几乎面临亡国危机,东有合纵攻秦六国西有北方义渠戎入侵。而改变这一历史困境的则是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无冕女王宣太后(芈氏 秦始皇高祖母)。而迎娶芈月的是秦国史上卓越的秦惠文王,秦国自他开始称王。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而三年后武王因斗武举鼎而死。芈八子和其儿子(即秦昭襄王是秦始皇曾祖父,被誉为大秦帝国的实际奠基者)进入历史。芈八子凭借强大政治手腕在季军之乱和三年内乱后终于将自己的儿子嬴稷抚上王位。自己则垂帘听政。宣太后听政四十多年来秦与义渠人和平较好。宣太后亦与义渠戎王情人关系三十多年,育有二子。在政局稳定后秦昭襄王显示出与先祖一样的沉雄果敢,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其性格坚韧刚毅,杀伐决断。可以为肃清西陲杀死母亲情人、为赢长平之战亲赴河内举国动员、维护皇权至高无上杀死名将白起。

    第六集:铁血长平

    秦赵百万人的大战役,长平之战。(如果要看更详细的长平之战纪录片推荐《喋血长平》)

    先交代秦昭襄王的身世:秦东陵一号大墓的主人正是秦执政时间最长的秦昭襄王。公元前307年,嬴稷前往燕国做人质,随后在母亲芈八子的扶持下登上王位。

    再介绍昭襄王在位的重要战役—长平之战:山西省高平,是惨烈的长平之战发生地。战国七雄之一齐国意图与秦国一整天下。而秦军中出现令人畏惧的战神——白起。都江堰是秦昭襄王修建而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是秦国后方的大粮仓。在与赵国的三年拖延战中最终胜出。而后战神白起卷入政治旋涡而自杀,临死前哀叹“长平之战,赵军卒降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大规模坑杀,有损于军神白起的荣誉,但秦人在累累白骨之上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秦昭襄王享年75岁,死后三十后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封建大帝国。

    第七集:千古一帝

    秦始皇生平故事。

    秦始皇母为赵国富家女赵姬,始皇一生坎坷。一出生即为人质,13岁登基,却没有实权。21岁派弟弟征伐赵国遭背叛。22岁加冕嫪毐与母亲串通早饭。(蕲年宫之变)49岁死于东巡途中。嬴政加冕十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建立统一政权,结束了数百年纷争战乱。结束邦国时代,开始帝国时代。秦始皇,修建加筑接驳形成五千公里的军事防线万里长城。并修建1800里的秦直道,3天就能从咸阳直达边关(军事高速公路)。有直道和长城,秦进可攻退可守。最终却没有选好继位者,而导致秦二世而亡。

    第八集:帝国残照

    讲述秦二世生平及帝国崩塌。

    赵高李斯胡亥合谋的沙丘之谋,逼死扶苏杀死蒙恬,胡亥即位。之后胡亥进行更大规模屠杀同族,功臣。最终赵高掌权。陈胜吴广起义,此后各地揭竿而起爆发大规模起义。在秦始皇统一六国15年后秦覆灭。

     2 ) 总体很好

    看过前八集的内容之后感觉内容比较充实。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埋葬在关中地区的皇帝据统计一共有72位,比较出名的是西周王陵,秦始皇陵,西汉十一陵以及唐十八陵。《东方帝王谷》,以这些王陵皇陵为依托,不仅对陵墓本身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还对相应的历史进行了讲述,科教意味浓厚,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虽然这些皇陵大部分已经位列全国重点在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一些不是很出名的皇陵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些皇陵的广泛关注,从而能够缓解现有的保护困境,同样也希望广大观众朋友能够更多地了解演绎在关中地区的历史,熟悉埋葬在地下的中国史。

     3 ) 帝王谷中秦王陵园的几个意外收获

    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奠基与茁壮成长的沃土,这片北临黄土高原、南临秦岭的新月状渭河冲积平原,历经从周秦到汉唐的辉煌岁月,西安历史上先后定都的13个王朝有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至今仍保留有72座帝王陵,名副其实的东方帝王谷。 宝鸡岐山的周原是周朝发源地,始于周太公古公亶父迁至周原,传至其孙周文王及第四代周武王便夺得天下,周公庙发现西周墓葬群,但可惜的是,春秋之前的西周王陵多是“不树不封”,因此大多已难以找寻踪迹;咸阳原上的秦王陵墓最有名的自然是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本片重点在介绍秦国历代墓葬的考古发展及其对应的历史发展;秦二世而亡后,在项羽付之一炬的咸阳宫废墟上的咸阳原,则成为了是西汉皇家陵园的绝佳选址,拥有除在渭河南岸的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陵之外的另外9座帝王陵园,其中考古最全最深的是汉景帝刘启的阳陵,出土了有名的“微笑陶俑”以及“家牲畜俑”;而最后一个定都西安的唐朝,与大汉封土为陵有所不同,多选择因山而陵,共21位皇帝、20座陵墓,有18座在这片帝王谷内,仅末代的两位唐昭帝和唐哀帝除外,僖宗的靖陵是东方帝王谷最后一座王陵。

    秦先祖之陵:甘肃礼县大堡子山西垂陵园 才知道原来秦人本是东夷人,是被商迁至西北边陲甘肃礼县附近为其戍边戎狄,然后生存繁衍,最早有所作为的祖辈是非子,借助甘肃天水陇南地区的草滩盐水,为周朝养马功绩突出,被周孝王表彰受封于“秦”邑,成为周的附属,建立国家养马场;在最早有纪年的周王朝“国人暴动”即公元前841年,西戎趁乱攻占秦宗祀之地犬丘,秦非子及其后几十年努力,被封为西垂大夫的秦其,借助周的7000甲士才收复犬丘,秦其二儿子即秦襄公用西陲军团护卫周王室突破犬戎部队至东都洛阳,因而被封为诸候,许其“岐沣之地”,受了封命的秦襄公及儿子秦文公经两代奋力,终于从西戎手中夺回了被许的“岐沣之地”,这是秦国建立之始。 目前发现周秦最大陵墓:秦景公一号大墓 秦景公墓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如今的墓址旁建有秦公大墓遗址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农民创办的博物馆。 秦景公在位时期是公元前577-537年,其继位时秦经历14代国君,刚建国100年。除了以上秦景公一号大墓的几大之最,那一时期出土的文物的工艺技术水平也是非常精致而高超,在古雍城遗址发现“凌阴”—古代冰窖的遗址,也许当时偏安一隅的秦并不是想像中被中原各国视之蛮夷似的真那么落后,毕竟秦襄公就开始学习周礼文化礼制后又经历了百来年相对平和的环境利于发展,想起《楚国八百年》中的楚国,几次起伏跌宕的楚国国力,曾经多次在文化艺术、工艺制造等方面引领时代的潮流,但到快被秦攻灭前,被迫迁至陈郢河南淮阳,后又被迫迁至寿郢安徽寿春,八百年的积累也跟着消失了,在寿郢时期中出土文物工艺技术水平显示倒退的十分厉害,文物还多有“铸客”、“成市府”“成市宝”等字样,都是由“外国”来的且技术还不太高的工匠制造生产和“外来”自成都的产品,自己本国的技术积累和人才水平等都已大大退步,而先秦出土的秦国制造工艺技术水平高出原来的认知,可见六国对秦的偏见也多少先入为主的影响了评判。 “秦景公一号大墓虽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极为精美的金器、玉器、铁器、石器骨器,充分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从而否定了历来认为的“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论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第一位太后的陵墓:宣太后墓 在西安南郊的神禾原一座亚字形大墓,出土六匹马的马车,因为“天子驾六”的马车,根据出土文物有着“私官”“北府乐制”的字样,“私官”是秦汉时期为皇后、太后、太子等服务的官,“北府”是指王后或皇后,这些超高规格都指向是秦昭襄王母亲宣太后之墓,可惜被盗毁的厉害,很多无从考证了。 说起宣太后执政的41年,经历三年“季君之乱”的秦国在东方的合纵围攻下,宣太后利用楚人的身份借秦楚联姻,重用楚人,破合纵,联楚抗齐;与义渠王30年的情人关系得来西北40年的和平,也许同时期有很多外族少数族人民进入中原生活,为什么说起少数民族呢,因为在宝鸡益门村发现的一座春秋晚期小型墓葬,它占地仅三米见方,在同时期的墓葬中可谓是“袖珍”了,但却出土了随葬品多达200余件(组),其中金器100多件(重3000多克),玉器80余件,铁器20多件,这20多件铁器可不少,一不小心创下一最,因为铁器在先秦可谓是十分珍贵,这是已知我国先秦墓葬中出土最多铁器的墓葬。而按出土资料认知,北方少数民族墓葬中多见金器陪葬,所以猜测墓主人是迁入中原生活的北方少数民族,所以结合着宣太后墓介绍,可能有些关联。出土的金器、玉器也是精致非常,网上查的时候还看到一段相关故事,因为出口文物中有一柄金柄蟠虺纹镶嵌宝石铁剑,弥补了一个遗憾,近代很多文物流失外国这都知道了,说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柄中国宝剑“秦剑之星”,而国内却没有类似的,说起来好像是有点尴尬,益门村的这柄宝石铁剑出土后才算是弥补了这点尴尬,不过收藏在宝鸡考古研究所,听说只有重要展览,才有机会看到。这把金柄铁剑也再次证明了秦人早已在冶铸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最期待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似乎不用再多说,这个南靠骊山北麗,北望渭水,占地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大小的皇陵,仅是兵马俑就已震惊世界,介绍兵马俑的纪录片,不论国内拍的《复活的军团》还是美国拍的《秦始皇的幽灵军队》,就都非常精彩而值得一看,从不同的思路和思维着重点来分析;以现在探测秦始皇陵地宫仍未塌陷,保存完好,期待技术完备选择打开地宫的那天,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发现。 比较意外是在秦陵以东350米,发现的18座南北整齐排列的墓葬,虽然墓葬都很简单,但陪葬品不少,等级也不低,可以看出是贵族墓葬,特别的是,墓葬中全部是20-30岁的青年男女,而且是非自然死亡,从图片骨骼情况来看,可以说都是惨死,出土文物有“少府”字样,“少府”是培养王室的中央官署;于是不得不说到司马迁笔下那生动而详细,助秦二世胡亥继位的“沙丘政变”,也好奇司马迁如何能那么详尽的知晓如此私密之事与话,赵高分别胡亥、李斯之间的多少个来回的博弈,有多少是真实,有多少是演义,这个陪葬墓的发现,得位不正的胡亥对自己帝位有威胁的兄弟姐妹们如何疯狂的残杀,也许从侧面印证了“沙丘之变”的暗潮汹涌。

    秦剑之星,网图

     4 ) 06铁血长平:对古代战争背后所需的经济和政治支持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注意到长平之战,始于最近在知乎上对考古、分子生物学、地缘政治和民族融合的关注。某则关于【细思极恐的考古发现】的回答提到,现在山西地区的古战场附近,从汉唐迄今仍不断地发现并挖掘出,源于长平之战的大型尸骨坑(不放图了)。层层叠叠的白骨被累累时代的黄土淹没,照片上看已不觉血腥,只有作为同类的震撼和细思之下的残酷。(不由得想起一篇骈赋,《吊古战场文》,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

    纷乱的春秋战国几百年,诸侯之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吞并和战役无数,长平之战却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作为秦昭襄王在位的杰出功绩,长平之战是为三十年之后的秦国荡平六国、建立大一统铺平道路的关键一战。其实小时候了解这段历史时,还是从【纸上谈兵】【廉颇老矣】这些典故而来。那时候的少儿读物写赵括的故事,主要还是讽刺其空谈不能实战;包括秦王取金贿赂赵臣这段故事,书中角度也是凸显了赵国君臣的愚昧/贪婪,总不能客观介绍历史。再长大点,看到《史记》的记载,长平之战的伤亡惨重,赵军四十余万人尽数被坑杀,心中也会不免疑惑,那时的六国各国人口不过数百万,怎么能支撑这么大的军队和战争、以及随之带来的消耗与所需的补给。因此觉得史书记载可能也有夸张和虚言罢。就像太史公记载始皇帝陵,以水银为河流,珠宝为星辰,人鱼膏油为长明灯;前两者或被遥感探测证实,或尚可想象,可这长明灯应该只能存在于青春期玄幻读物(没错说的就是《哑舍》)中罢。

    随着被陆续发现的尸骨坑的消息和纪录片这一集的解读,我才逐渐对古代战争的背景略有一点了解。原来即使今天的战争,武器之先进远超两千年前,其杀伤力也更大,但也很难否认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底层逻辑的不变性。

    事实上,长平之战时秦赵两国的国力(经济基础,其实就是粮食和人口)和背景(政治、军事的革新)很值得玩味。以前不懂中学历史书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写农耕器具的演变,现在才明白农业工具哪怕只有一点变革和进步,在当时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华大地上,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国力变化,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也是巨大且深远的。秦人广泛使用青铜的各式农具,推广先进的播种技术,换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反观赵国,军事力量强悍,可一年粮食的生产量却只到秦国的三分之一。长远来看,国力之间的差距很难仅依靠一两场战役的胜利和战术上的优势弥补。秦赵两国位于丹河(今山西高平附近)两岸持续三年的消耗战,更是使得赵国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战争消耗的问题暴露无遗。(现在想想真的很像上世纪的美苏)

    其次,政治上,此时的秦国也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国家机器的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改进和战略目标的变动也逐步进化着。从丞相到工匠依次留名保证质量的武器装备、严明的将士晋升策略,奖罚分明的军队制度,以及训练有素、编排合理的秦国军队——作战时从敢死队、弩兵到重步兵、骑兵团依次排开,这样从上到下全副武装的秦国,对比任用赵括仍主要因其为名将之子、贵族之后的赵国,持久战的结果走向不言而喻...看了今天的纪录片我才直观地意识到,秦国军队能打赢长平之战、荡平六国实乃历史之必然。与这些一场战争中并不能完全看见的东西相比,白起利用古长城和山脉的地形完成的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的这一系列战术反而不值一提了。

    本集以白起自杀为结尾,《史记》记载白起在自刎前说的那句话: “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也颇有意思。“诈”而坑之。看了战争的全程,我也会想,即使粮草断绝,数十万赵军难道就甘心被杀被屠戮?秦军对如此众多的俘虏、挖坑埋尸难道不是巨大的工程量?果然,就像德军对待犹太人一样,屠杀这类泯灭人性、常有反抗的事情也是伴随着欺骗和瓦解对方心理防线才能完成。先给你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再慢慢诱骗你束手就擒,等到躺在坑里、被盖上黄土(可能还是自己动手挖的),才悔之晚矣。最近也在看《爱死机》的第三季,第二集的《差劲旅程》里我好像又看到了这类手段的影子,大副作为船长死后的领导者,在船只被怪兽攻击的情形下,一边用诓骗稳住部分船员,一边利用权力和武器逐步谋杀船员,在所有船员站在他对立面的背景下,仍然孤身一人在海上完成了他的计划,挽救了自己和小岛居民的生命(这集的探讨好像有点哈佛列车问题的影子了)。也许孤独的领导者、成事的谋略家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干净和良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他们又具有某种相对意义上的纯粹。

     5 ) 千古骂名都归白起,如果你是白起呢?

    看完长平之战,总想问自己:如果你是白起,你会怎么做?

    叹息,人命如草芥,底层的厮杀都是听从命运的驱使,有多少白起这样英雄战胜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命运的舞台,最后又在大格局之下被牺牲。叹息那40万赵军,如果早点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不是会奋力拼搏了,宁可像赵括死在战场上。

    看到很多人评说白起,说他残暴,可是如果是其他人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又当如何才能得周全呢?自己国内已经粮草不足,再招降这些人也是养不起,放回去放虎归山又是养虎为患。如果没有杀伐决断的狠劲,他怎么可能穿越阶级达到战神的封号。他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他的行为保卫了这个国家,然后人们将所有的过错,道德的审判都强加在他身上。

    我想起《鬼子进村》的那部电影,全村人说通过抽签抽出来的那个人去杀了日本鬼子,于是姜文抽到了,他用尽了方法都不敢杀人,只能偷偷把日本鬼子藏起来,假装自己已经杀了他。但是戏剧性的是,全村人认为他杀人了,大家都开始躲着他,明明他是为了全村人杀了人,可是大家都害怕,都觉得他杀了人。最后他说出真相,于是大家又都埋怨他,不是说好了他去杀人的嘛。

    同理还有《一人之下》里面的宝儿姐,讲述她身世的那段,她在女主人无助的呼喊下,杀了恶人,保护了女主人一家,但是女主人开口却说,哎呀你怎么杀人了。宝儿姐看着女主人说,不是你让我杀了他们吗?女主人听到了,心里害怕,却不敢承认,最后把宝儿姐送到深山里,再也没去看过她。

    记得小时候看武则天传和李世民的书,那时候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我自己面对俘虏会怎么做,会杀掉还是归已用。那时候的回答是,我会跟他们谈一谈,如果他们一心效忠旧王朝君主,则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他们的目标是一起治理好天下,让天下百姓过上好的生活,那么大家殊途同归,一起做好天下这番事业就好了!现在想想是有些天真。人性的复杂超越了天道,有多少人是为了这天下苍生,说到底是自己的私利。

    回过头看看白起的条件,他可以做到收编军队吗?不可以,3年对抗,彼此国力掏空,实际上秦国也没有更多余力去收编。白起是一个将军,没有上方命令,真的会一时冲动做出坑杀40万人的行为吗?历史总将脏水往某个人身上泼。

    如果这是一盘棋,只要战争这台机器一启动,谁都是棋子。40万人不过也是一颗棋子,削弱赵国实力,让秦国短时间内没有强劲敌手,没人责怪这次坑杀最后的获益者——秦襄公,只是将矛头指向白起。

    终究觉得人不在其位,评说起来道德评价感十足。如果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白起似乎在晚年已经做到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知道悔悟了,也许他才能称得上斗战圣佛,最终他没做错什么事,却依然事结局已定。

    离开人物的叹息,看看战争究竟在战什么?

    国家之间战斗,拼的不只是军事,还有背后的经济实力,耕与战,人民生活最重要的事。秦国国内是最早使用铁器农耕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国家出指导性文件,指导如何种田,撒种,粮食生产力有优势。

    经济实力是基础,而背后的制度是内在力量,秦国军功爵制,激发了所有人的战斗热情,400万人口,集结了100万的军队。

    科技实力:武器精良,秦弩之良,天下闻名,每把武器写上监工制作人员,质量问题,轻则断手脚,重则丧命。

    最终,赵国国内国力供给不足,急于结束战争,因此换下了廉颇,换上赵括,战场上急于进攻,后方布局出现漏洞,被包围进埋伏圈,奋战46天,最后40万人被坑杀。

    《孙子兵法》说真正开战的时候胜负已定,可能就是这样子,提前从粮草供给到排兵布阵,士兵士气,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开战不过就是见证结局而已。

     6 ) 非常好看,期待第二季

      预计20集的纪录片,讲述了位于渭河两岸的山谷之中的中国帝王谷,周、秦、汉、唐,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四个王朝都在这里崛起、定都、埋葬,至今有迹可考的仍有72座王陵,秦皇汉武、唐初几代明君。这部纪录片目前只出了8集,只讲到周秦。

      第二集从一处先周文化遗址入手,讲述了周的农业和文化,特别是周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德治(配上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看,简直有历史知识体系全面贯通之感);随后的3到8集都在讲秦,从最早的西垂陵园、雍城遗址、宣太后墓、秦东陵、秦始皇墓、秦二世墓等帝王陵墓,讲述了秦国从东部西迁、崛起、建国(结束游牧开启农耕、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历代帝王(加上宣太后)励精图治,最终建立霸业的过程。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四集饮马黄河,介绍了秦咸阳之前的国都雍城,CG动画复原后的雍城山水相依,既有大明宫的豪壮,又有园林的婉约,展示出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城市完善的功能,这座独特的西北水城,没有等级森严的宫墙(咸阳宫也没有宫墙),贵族、平民和谐共处,可见秦之所以称霸西陲,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力量,还有理想、人才、民心。

      第五集江山美人,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的事迹和爱情,和义渠王的爱情换来了秦北部的和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第六集长平之战重点讲述了秦昭襄王,他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奠基者;第七集讲述了秦始皇,这是一位眼光超越了时代的伟大君主,如果说秦昭襄王奠定了统一的基础,那秦始皇则奠定了之后2000年中国的版图和封建制度的基础,他在位时的几项大工程,都江堰、长城、秦直道、郑国渠无不利在千秋,可惜太过超前,不吝惜民力,埋下了亡国之种,而秦始皇墓也是一枚未开发的瑰宝,看到屏幕上出现的假想秦始皇陵地宫,顿时被一种玄妙神秘的气息以及其恢弘的气势所震撼。

      秦真是一个地处西垂的伟大文明。可惜被赵高设计换了继承人,不仅因沙丘之变子孙凋零,秦也二世而亡,如果由扶苏继位,中国历史会不会更好?

      非常期待后面12集,希望早日上线。

     7 ) 观片随笔

    一、见证文明

    1.驿山石刻记载,统一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黄河,使人民安居乐业。战国时期,秦赵魏纷争不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争夺黄河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而统一有利于更好的调配生产资源,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农耕民族需要兴修水利,抵御天灾,抵抗外敌,所以需要中央集权。

    3.中央集权、官员代理皇权、伦理治国(法治与德治的并行),这是中华帝国的三大特点,在秦汉时期确立。

    二、华夏鼎新

    1.周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农田。

    2.小麦起源于西亚,需要大量水,周人在周原广泛种植小麦,体现了当时周人农业技术的发达,尤其是已经出现了灌溉农业。

    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三、西部英雄

    传统来看,秦人西处边陲,是落后地区。但是换一个视角,秦国也处在游牧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处,处在文明的最前沿。也是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的最前沿。

    四、饮马黄河

    五、江山美人

    六、铁血长平

    秦国进行长平之战,有非常充分的物质基础。首先地处关中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其次,经过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并且实行了七国之中最为彻底的土地私有制度,激励农民开垦荒田,人均占有土地达到15亩,是其他国家的一倍。最后,铁犁牛耕的推行,水利事业的兴修。

    七、千古一帝

    八、帝国残照

    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没有选定一个很好的继承人;没能很好的安抚六国旧贵族,过快地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急于求成,措施过于激进,在全国大兴土木,过度使用民力;过度的依赖法家思想治理国家,等等

    完成√

     8 ) 考古证史

    利用历史线+考古线,宏观叙事、微观考古,实景拍摄、历史再现、三维重现。 考古重现历史,纠正谬误,以事实说话,愈客观而非学家主观,拍摄的画面非常大气和历史感。 讲在前面的话,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两段,春秋,公元前770~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分界,成七雄争霸之势。 第一集,见证文明 渭河两岸,周、秦、汉、唐,72座帝王陵墓群。

    第二集,华夏鼎新 西周初步探索国家,考古得证东周建立起延续上千年的封建制度、礼乐制度

    第三集,西部英雄(春秋时期) 秦国伊始 东周时期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为天子之附庸,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后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之后,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第四集,饮马黄河(战国时期) 雍城,秦国都城,繁荣的中心。 东周渐衰,礼崩乐坏,诸侯国称王,秦国发展,考古的不断发现,秦国当时无论手工、礼乐、农商、建筑、铸造水平都是领先各国。秦景公执政的四十年达到都城雍城的鼎盛时期,后两百年,秦国不思进取,各国先后变法,魏国的李悝、吴起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直至商鞅和秦孝公嬴渠梁堪称信任极致之变法,鼓励开垦,减轻赋税,吸引各国百姓,鼓励军功,命运可以改变。实行连坐,杜绝私斗,分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崛起,后迁都咸阳。赢渠梁之子嬴驷,称秦惠文王。族灭商鞅,不废其法。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

    第五集,江山美人 历史第一位太后,宣太后! 嬴驷继任君主秦武王赢荡,在位第四年,举鼎比赛,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腿骨,气绝而亡。 于是在燕国当人质的弟弟嬴稷顺利继位,号称秦昭襄王。其母芈八子称宣太后,并且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驱逐秦武王之母惠文后,三年内斗朝野动荡,百姓疾苦,秦国面临外敌西戎义渠国和楚魏等六国的夹逼之势,芈八子靠与楚联姻,与义渠王奇异的爱情(史传不知真假,但确实自此秦国边境四十年再无动乱),稳定局势,垂帘听政近四十年,政绩斐堪称贤良君主!但因情感生活混乱,后世常贬之。

    第六集,铁血长平 秦昭襄王嬴稷执掌大朝,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远交近攻。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第七集,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实施郡县,三公九卿,统一度量文字,建立第一帝国。

    第八集,帝国残照 修长城,伐南越,击匈奴,建皇陵,修阿房宫,修直道,徭役赋税,财政乏力。法家治国,苛政厉法,民不聊生,赵高密谋,诛杀扶苏蒙恬,秦二世胡亥继位,声色犬马,荒废政务,赵高指鹿为马,诛杀良臣,朝廷乌烟瘴气,帝国飘摇,陈胜揭竿而起,各地起义,二世而亡。

     短评

    就请问剧组打算什么时候把9到12集的坑填上?嗯?嬴氏家族的君王们(胡亥不算)个个都帅!到!炸!裂!尤其是祖龙,我来来回回也就把千古一帝看了几十遍吧。

    7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力荐

    粉丝要上天了,周秦以来,历史剧穿越剧玛丽苏剧里的角色就埋在那里,有古偶剧的陈阿娇粉专程跑到霸陵去找孝武陈皇后墓然后无功而返的,有野猪粉跑到茂陵然后心满意足回来repo的,还有大把二凤粉在昭陵幻想着穿越,更别提千古第一手办狂魔和他的陪葬坑——都是交感巫术原理吧

    12分钟前
    • 伯克希尔
    • 推荐

    千古一帝秦始皇。

    17分钟前
    • 明年你看此花时
    • 推荐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主题重点模糊,内容空泛不够严谨.宣太后一集引用未被证实的猜测作为论断,追逐瞎扯电视剧之流.刷新纪录片下限

    20分钟前
    • 很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中国历史文化自成一脉,那些波澜壮阔的场面纵然如今都化为课本上的简短文字,但其中气势与内涵却该被永久铭记。在我们今天所踏足的辽阔大地上,曾经有那样灿烂的民族徽章和纵横图景。

    21分钟前
    • classthree
    • 推荐

    这纪录片拍得我多么神往西安,可是到了之后发现,我向往的不过是那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长安罢了。但是纪录片依然要给满分

    25分钟前
    • 弱智如我
    • 力荐

    全部看完。牛逼太牛逼了。真实的文物,老祖宗们技术牛逼啊,可惜都没留下

    30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推荐

    通过坟头看历史

    34分钟前
    • 我执
    • 力荐

    2017年2月6日依旧只有8集

    36分钟前
    • 吃可爱多的丁丁
    • 力荐

    这绝对是能让你爱上长安的纪录片 始皇的功绩真的让人崇敬 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未来超前之人

    38分钟前
    • TOMORROW
    • 力荐

    内个 想问一句 后面集数啥时候播 脖子都等长了

    41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很多考古解密,干货不少,但对秦国那几集感情太饱满了,估计是陕西人投资的,提到秦国,容易动情😁接着要拍到唐朝,不知道还会多煽情。觉得比《河西走廊》《消失的军团》略逊,四星吧

    43分钟前
    • 卡嘉的糖
    • 推荐

    有生之年希望能看到最后一集……

    47分钟前
    • 滑稽
    • 力荐

    怎么只有8集????这个比帝陵拍的好太多了

    50分钟前
    • hazy
    • 推荐

    央视爸爸快点填坑啊,不是要出二十集的吗?八集完全不够看啊 ̄  ̄)σps:看了下日期,居然都跳票两年了……pps:片子史实方面有待加强,小问题挺多的

    52分钟前
    • lalala三只小猪
    • 还行

    特效和演员全部给满分,太到位了!!

    55分钟前
    • Hina
    • 力荐

    看了两集,陕西陵墓规格确实宏大,帝都看的没法比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84328/

    58分钟前
    • void eyes 家族
    • 推荐

    历史让人热血沸腾

    1小时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看了这个片一眼就爱上段清波了怎么办……什么鬼……后12集快点出来呀~~~

    1小时前
    • [x]
    • 力荐

    忽然让我有人要读诗经的意思,补充了一大段对秦的认识。

    1小时前
    • fighting大鹏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