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艾米

    艾米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英国2015

    主演:艾米·怀恩豪斯,茅斯·达夫,马克·容森,托尼·本内特,皮特·多赫提,拉塞尔·布兰德,娜塔莉·科尔,弗农·凯伊,艾丽西亚·凯斯,杰·雷诺,大卫·莱特曼,格拉汉姆·诺顿,苏菲·拉沃斯,乔纳森·罗斯,杰斯 

    导演:阿斯弗·卡帕迪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艾米 剧照 NO.1艾米 剧照 NO.2艾米 剧照 NO.3艾米 剧照 NO.4艾米 剧照 NO.5艾米 剧照 NO.6艾米 剧照 NO.16艾米 剧照 NO.17艾米 剧照 NO.18艾米 剧照 NO.19艾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曾获得7座格莱美奖杯的艾米·怀恩豪斯,于2011年7月23日,因饮酒中毒而去世,享年27岁。此纪录片公开了一些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并且希望从艾米本人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悲剧的背后真相。制片人James Gay-Rees表示:“这样一部拥有当代性的影片,能够抓住时代精神,以其 他电影无法达到的方式来解读我们所处的世界。”  艾米·怀恩豪斯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除了慵懒沙哑的嗓音,她总是顶着高耸蓬乱的蜂巢头,化着极致夸张的烟熏妆,穿着凌乱暴露的衣衫,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她吸引。她的歌曲仿佛来自深不可测的心底,有一种蛊惑的魔力。然而可悲的是,艾米却成为了自己的成功、媒体、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囚徒。这个社会中,人们一方面赞赏她的才华,在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在伤害和消费着她。

     长篇影评

     1 ) Amy,一个大写的女人

    去英国前,有个英语老师说,太阳报的第四版总会有裸女的照片。在纽卡斯尔火车站买的第一份太阳报里,我却只翻到了狗仔恶意拍摄的,伦敦路边醉态蹒跚的Amy Winehosue。
    在一次半梦半醒的火车旅行里,眼皮张合之间,我模糊地看着她出丑的样子。mp3里是她的歌曲,全是她清醒时的痛苦。
    在媒体口中,她是那个毒后,坏女孩,疯狂自虐的女人,而不是天才爵士歌手,五座格莱美也没有给她带来美名。直到她死后,人们才扼腕叹息,叹息她加入了“27岁俱乐部”,叹息我们失去了一个有才华的歌手。

    看完Amy的纪录片,我喝了一点酒。在她苦闷的一生里,看着她坠落,我看到的是没有安全感,脆弱的一个女人。
    又有哪个女人不是。她丢不掉的那些,一并写在了自己的音乐里,粗糙直接的声音,直击内心的歌词,全是属于她自己的哭诉。若不是有些,在别人口中,她大概都枉来这一世界一遭了。

    我买过一张back to black的专辑,又在搬家中离去失踪。一起失踪的还有多年的轻松坦荡。当我看到Amy十八九岁还尚有些婴儿肥快乐的脸庞,后来慢慢越来越棱角分明,看着剧终那些她生前歌唱欢笑的画面,终于还是忍不住在被窝里哭了起来。我想她也无数次怀念无忧无虑的青春,没有渣男带她误入歧途,没有引领那颗易碎的心步步走入棺墓。

    Amy的身边虽然有爱她的姐妹,将她奉为谬斯的歌迷,她最重视的家人和爱人却不尽人意。二十岁的Amy会弹着吉他自信地唱着自己写的歌,私下却只是一个俯在父亲膝头撒娇的小女孩。
    而这个父亲,却被名利金钱蒙了眼,在Amy去戒毒所的时候,他一再要求她复出歌唱。在她想躲开人群隐居于小岛戒毒的时候,父亲带着摄像师前来造访,她也只能表达自己的不满,转身对着歌迷表达一丝无奈的善意。当她沉沦酒精一蹶不振,父亲不断用Back to black这颗摇钱树迫使她参与自己并不情愿参与的演出。
    在塞尔维亚的舞台上,一脸醉意的Amy在歌迷的嘘声中来回踱步,跌跌撞撞,这是她要逃离的一切,却如此鲜活地出现在眼前。她选择拒演,却将自己又一次推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看着她在舞台上疲惫的样子,真是心疼。在台下的人山人海,攒动的脑袋里,有人真的感到心疼吗。她的背影,如此落寂。

    她的爱情,被人津津乐道起的时候,她无疑是个蠢女人。她此生的最爱Blake,是她歌曲的源泉。you know im no good中,她是捅了自己一刀又欺骗自己的痞子姑娘。在back to black里,他回到前女友身边,而她,死了千百回。她发疯一样爱着Blake,在纪录片里留着毫无尊严的电话录音,在Blake与她结婚后,在游轮上放肆地爬上爬下大笑。
    她用碎玻璃在肚子上刻下I love Blake,在乳房上纹他的名字。她把最炙热,最纯粹的爱,都给了他。这个男人,却把她推入了毒坑。在后来的采访里,他挑起眉毛
    “Why shall I waste my time with her?"
    呵呵,多么熟悉的感觉。我想。被背弃后,一无所有的感觉。
    背后的Amy在这漩涡里,输得肝脑涂地,一身戒不掉的恶习拉扯着她,使之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怪谁呢?只能怪她自己。一直都只有她自己。

    纪录片靠后,Amy得知自己得了格莱美像个小女孩一样惊喜的表情,是后半段唯一让人觉得欣慰的画面,可不知为何,总还是觉得隐隐作痛。她与自己崇拜的人歌手Tony Bennett合作时候心浮气躁的表现,和泰然自若的Tony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说“I don't want to waste your time.”她任性地对着记者爆粗口大步走开。她只是一个想要逃离的女人,在爵士女伶头衔后,真实的女人。

    她死后Tony说“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可惜,她还没有机会变成一个深谙世事的成熟女人,便定格在了二十七岁,一个心如死灰,过度折磨肉体的女人。
    在09年的一次采访里,记者问她
    “你觉得多年后,你会在哪里?”
    她说
    “死了,死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

    一切仿佛都是定局。命运的作弄。

    说回Amy的音乐,与她比较的女歌手,Adele和Duffy都大红大紫。在Duffy华丽的编曲,和Adele越来越口水的旋律里,我始终找不到倾心中意的感觉。我却忘不了,走在合肥路上听Amy那首Take the Box时候,内心泛起的酸楚。
    "But you were in the shower when I got there,
    I'd have wanted to stay, but I got nothing to say
    Cos you were so beautiful before today
    But then I heard what you got to say...man that was ugly"

    她的声音毫无修饰,像一块磨砂纸,如今我听着亡人的声音,眼前她飞起的眼线和大团的黑发,还是清晰如昨。
    最喜欢的一首歌是Love is a losing game。在看完纪录片,我又听了整整一天。
    “love is a losing hand”
    那只虚无缥缈的手,在握住和松开之际,忽近忽远,扣住又被拒绝,攥紧又被抵触。是她,也是我。这是一场必输的游戏,看着已经快被将军的残局,却还要一遍遍假惺惺告诉自己
    “I'll win.”

    我试想Amy死前,一定被酒精麻痹从而进入了一个虚幻又无忧的空间。这是酒精的好处,也是扼死痛苦生命的手。也许那会儿的她,正陶醉于虚假的欢愉中,活在了与Blake最好的时光里。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也好吧。毕竟再死后,再也没有一场会输得一败涂地的游戏了。

     2 ) 真正聪明的人总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这几年我遇到了几个人,让我觉得,聪明的人在哪儿都聪明,且总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艾米不聪明,她只是在音乐上有天赋,她英年早逝,只因为她自己对自己的放逐。

    这么说好像有那么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可是除了时不时去回味一下她的歌,她跟我真是半点关系没有。

    "I can't help ya if you won't help yourself..." 自信透着智慧的声音背后难以想象也许这就是艾米唱给几年后的自己的。

    凌晨五点因为一些事情睡不着觉,看了这部收藏许久的纪录片,看完更郁闷了但却更清醒了。

    我喜欢看人物类的纪录片和自传,因为我发现我总想从中总结点什么以免自己的人生走弯路。呵呵。

    1. 人始终要靠自己,靠自己生活,靠自己学习,靠自己快乐,靠自己清醒,靠自己活着并且活的好。

    2. 有以上感悟是因为也许我们就是会遇到一个爱的死去活来可到头来发现如此荒谬不值得的男人/女人,也许我们就是会遇到不靠谱的父母和损友,可是,我总在想,凭什么我们的人生要被不值得不应该的人或事而影响到呢?!我们的人生本该如此庄重和精彩,而不是轻易就受伤了、绝望了、堕落了、死了......

    片子开头有句话:The coolest people were the ones who were born to lose.

    如果我对这句话没有理解错的话,啊呸,我觉得这太矫情。

    你可以酷到底永垂不朽被世人永远膜拜,可是你已经挂了。呵呵。

    “黑暗过去还是黑暗,在黑暗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害怕,天亮之后,走寻常路。”

     3 ) 想要消失的人

    两年后重看。对Amy短暂一生的悲剧性,没有了之前那么多愤慨、伤感。

    Amy有天才的自觉,15岁朋友生日,她已经可以用日后的标志性唱腔为朋友唱生日歌。片中没有交代,她何时学会吉他,何时开始作曲写歌。但从她写歌词时的幼圆字体,以及18岁就不再上学,应该启蒙很早。

    她有天才标志性的早熟。不幸的童年催化了她的敏锐感受力,13岁就开始吃抗抑郁药,15岁开始暴食催吐减肥,她的精神痛苦漫长持久,所以成名后的消耗更显得剧烈迅疾。

    纪录片的时间脉络上,可以看到Amy从无名到盛名期间,完整的外形变化。之前是早熟少女的肉感、羞怯、青春痘。出道后开始找到自己的妆容——高耸的假发髻、粗重上翘的眼线、紧身短礼服裙。一点点变成磨骨人。肉体损耗可能源于15岁以前就开始的饮食紊乱,和整体上少有节制的吸毒、酗酒史。精神损耗则来自反复无常的绝望恋爱,创作状态的持续低谷,舆论伤害,狗仔无死角跟拍,和父亲无可修补的关系。

    获得了根本无从想象的声名后,她从创作者成为偶像,饱受狗仔骚扰,生活与真实绝缘。在她身边,从头至尾没有一种精神上平等、理解、陪伴的关系存在。更遗憾的是,没有过来人的真诚指导、劝告。

    围绕在她身边的,主要是因为她的商业价值而存在的人——唱片公司、经纪人、制作人等,还有合作的艺术家,他们都是自顾不暇的过客,只给她带来创作上的影响、经济收入的影响,鲜有精神上的慰藉理解。爱与理解,他们不想给。她的女朋友们,则离她的世界太遥远,只能给一些高中女友般的琐碎艳羡,口头上的关心。即使一起成长,离她的内心也有不可逾越的距离。爱与理解,不是她们不想给,而是给不了。

    还有糟糕的、互相掠夺的爱情。Blake在天赋才华方面远不及她,可能同样的痛苦让他们共情。爱虽然难问原因,却可以致命。尤其是对方因爱之名拉着你沉堕。最后连Amy自己都承认,和Blake在一起,感觉要被他吞噬。即使如此,她仍然无法逃开。第一次失恋,她写了back to black和一整张专辑,一举把自己送上超级偶像的神坛。分分合合反复受伤消耗,最后离婚,再次自我放逐,毁灭自己。在每个人都看出来这是一段多么错误的感情时,仍然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Amy,父母、朋友、工作伙伴,全都没有。

    与父亲的关系,或许早就为Amy的命运,铺上黑暗底色。这个毫无责任感,几乎缺席她整个童年,自她八岁就和母亲离婚的男人,在她成名后,突然深度参与了她的生活。但悲剧的是,他就是最势力自私的那类人。哪怕面对女儿,也从来没表现过纯粹的爱(至少在影片里没有)。在朋友们第一次开车送Amy去戒毒所的中途,迎合她调头回家。不断在她精神崩溃期,催促她接商演。错过数次可以劝解女儿去戒毒的时机。从未给过她感情上的建议。在Amy名声坠落,长久在国外度假时,借着探望名义,带去一个真人秀摄制团队,给被狗仔困扰至深的Amy迎头一击。真人秀镜头里的Amy哀戚的说,如果你要钱爸爸,那你告诉我,我会给你钱,但你为什么这样伤害我。这是他们父女关系的所有缩影。

    或许Amy在爱上感受到的痛苦消耗,早就在陈词滥调的原生家庭阴影里,埋下引线。让她即使深知爱在给她带来巨大的伤害,也没有办法逃离。

    还有无可避免的偶像与大众媒体的冲突。如何与外界的声音共处,Amy从来没有找到方法。成名之初,她就在采访中真诚回应,从没想过自己会这么有名,更喜欢的依然是在酒吧舞台对着很少的人唱歌。商业世界的无情,对天真不问世事的人格外残忍。所以她才会在爆红、陷入吸毒丑闻、受伤创作、名气更盛的几轮循环之后,彻底厌倦。她的现实生活,已经是一种纯粹围绕其商业价值进行,并且不断被符号化的虚假生活。除了吸毒带来的短暂彻底的逃离,根本无路可走。所以,她才会在横扫格莱美后,对女朋友说,这一刻没有毒品真是太无聊了。所以,她才会说,如果让我失去所有的才华,换来毫无负担在街头游荡,我愿意。

    Amy加入了27岁俱乐部。她生命中的问题,即使问出来也是无解的。我们连自己的一生都过得艰难,哪里有资格来指摘一个天才应该如何自我保全。说到底,才华这件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或许穷尽一生都无可能体验。

    Amy 合作过的偶像和前辈Tony Bennett在片尾说,他想告诉还没认识到生活是怎样的Amy,慢慢来,你太重要了。

    可惜就像那位爱过Amy的说唱歌手说的,他目睹Amy拿着锡纸在自己面前摁下打火机,用惋惜的口气说,This is someone who is trying to disappear. 是的,Amy是一个想要消失的天才。一个运气不够好的天才。

     4 ) 为什么要我起标题

    周六的电影院里人很少 放完trailer进入倒数的时候 整个厅里静的只能听到后座缓缓拿爆米花又小心翼翼嚼的声音

    从高中开始知道她 再翻妈妈的Vista看图片的时候被她的眼线和蜂窝头吸引 抱着好玩儿的心理去听了她的歌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Rehab 是什么意思 也从来没查过 但在那个还在用QQ空间的年代 我的背景音乐一直是她

    从那以后 她的歌听了一遍又一遍 一首又一首 但是关于她的生活却从来没有了解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音乐软件的主页新闻上有一次看到她 这次 她死了

    除了喜欢她的声音 从来也都不是她的超级粉丝 也不会因为她还在不在这个世上而有什么改变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已故的人有着特别的宽容 仿佛离开抹去了所有他们做过的事 可当时的我还是不能免俗的把她的歌又听了一遍 除了欣赏 又多了惋惜
    直到有一天走在街上看到电影院的外墙挂了她的照片 冲进去买票却发现还没上 盼了一个月却在首映那天错过了 又过了一个周 终于在昨天捧着冰淇淋 坐在电影院里看她 the girl behind the name.
    听她第一句生日歌的时候 就觉得浑身麻了一下 看到早年的她 大大咧咧的真实 披着头发干干净净的笑 还会因为假设的问题而upset 到后来眼线越来越长名气越来越大 笑容却越来越少
    从Blake第一次离开 电影院里就开始能听到有人抽鼻子的声音了 看过了她在阳光下那么拉着他 走得多快眼睛都没离开他 再看她录完back to black轻松的走出来 到最后他们婚后Blake成了她的drug mule 心里多少都会怨Blake 可想想她曾经说的 we always hurt each other like this 两个受过伤的人在一起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上天给了她天赋和机会 也安排了他的父亲和Blake一同出现在她生命中 缺了任何一个 她也都不是她了
    看完电影以后她的歌我想我可能不会再跟着节奏扭了 应该只会静静的听完吧

     5 ) 旧文 | 27Club是传奇,但白发苍苍更是

    2017-10-02

    第一个版本

    0

    熬夜毁一天,再熬我是狗好吧。

    压力很大,或者说,觉得自己很没用。

    很多事情不敢开始,因为害怕做不到想做到的样子。

    清理一千三百首的曲库如此,做酒如此,写这篇文章如此。

    难得的一段没有机械重复的学习工作的空闲时间里,面对这些倾注心血的东西,却开始感觉到了疲惫和畏惧。

    不过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

    所以搞杯喝的给自己打打气,硬着头皮上。

    1

    今天要写的还是Amy Winehouse,之前熬夜就是突然看到了她的那部纪录片。

    冷静、沉默、克制,因为纯粹真实就能给人情绪。

    她不是网上搜索出的第一印象那样,就是个酗酒吸毒年纪轻轻把自己玩死的明星,歌曲声音磁性点外貌美得复古独特点只不过是附加品而已。

    在她逝世后这么久,我们都还像当年那群名叫狗仔和脱口秀主持人的刽子手一样,满足着自己变态的猎奇心,挥舞刀子捅着一个不加掩饰鲜活脆弱的心脏,看滚烫到腐蚀自己尸冷皮肤的血液飞溅一脸来消解茶余饭后的无聊。

    对,就TM只是无聊而已。

    她是我认为的最纯粹的歌手之一。她说当时能听到的歌都假得令人作呕,所以她要尝试自己写歌,写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所以她只有两张专辑,毕竟每一次演唱都是拿起手术刀血淋林地剖开自己、迎着苦痛剖析自己,哪有别人给歌就录那么容易。

    她写的都是些什么?写前男友的懦弱,写失去劈腿的男友,写戒毒,写老子就不是个你们以为的正经好人。

    就像是很多歌手一煽情恨不得你陪她一起流眼泪,但Amy不是这样,你看着她在那里在聚光灯下流泪,她在自我解剖,她深陷绝望,但你能感觉到她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拥抱,她并不绝望,所以,每每这时,你只能尊重只能尊敬。 ——豆瓣 “毒牙小僵尸”

    真实的歌手,一定是一个真实的人。

    在电视采访里气愤又有点小委屈地说“老子恨死往歌里加弦乐的混音师了,他根本没考虑老子的感受”。

    “对我来说,‘成功’就是和有趣的人一起工作,不用管乱七八糟的鬼事,想录歌就录歌。”

    这些话说得就像个傻大姐一样。

    但过惯了虚伪的和气,人们看见真实,就像看见怪物一样。

    她不想出名,不想被公众监控和指点她的言行,她不想遮掩伪装成赚钱而已的乖人偶。

    她是一个会喝酒会抽烟会纹身的普通女孩而已,喜欢唱歌,喜欢在朋友面前露出一嘴大牙傻笑的一个傻女孩。

    即使她无助地依赖儿时出轨的父亲却阻止她戒毒,还私自带摄影团队公然暴露她戒毒静养的度假,

    即使她同情和迷恋的男友抛弃她之后带她染上毒瘾,两次把她的心扎成了泥,

    即使她沉沦,颓败,吸毒过量送进医院,和男友浑身针孔一鞋血迹地出现在街头。

    但这就是她真实的样子而已。

    在一个人最脆弱最糟糕的时候,一群名叫脱口秀主持人和狗仔的人渣,用言论自由光环下的无耻调侃和闪不尽的闪光灯火上浇油,借刀杀人。

    绝望的她甚至说,“如果不要这个天赋,只要我能走在那条街上,无忧无虑地,我会愿意的。”

    身体极差地她昏睡中被公司拖上飞机。她喝醉酒,在台上四处寻求乐手的支持,在台下一片“不唱歌就退钱”的讨伐嘘声中,像个哭干眼泪后疲惫畏惧但坚定的小孩一样,慵懒地坐在音响上背对观众。

    拿着毁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赌注取消所有巡演之后,她蹦蹦跳跳地登机,开心地只想着可以参加好朋友的婚礼了。

    只是这个单纯得通透的灵魂,脆弱衰老得拿刀捅在层叠疤痕上满满流不出血得心脏,还是没等到婚礼到来的那天。

    Everyonesayslifeisshort,butwenevertreatitseriouslyenough. Yousee, Lifeteachesyouhowtoliveit,ifyoulivelongenough. ——Tony Bennett

    题外话,

    我不喜欢跟弹幕一起无脑喷她父亲她经纪公司贪财和她男友是个渣男之类的。

    她男友带她吸毒,算是她全无自我地爱这个男人的后果而已。

    说实话,心疼,但这是她的选择,我也尊敬她的选择。

    但出狱后的男人,谈起那个在他要割腕自杀的时候砸烂酒瓶割破自己手腕说“接下来你做什么我就跟着你做”的女人,是这么说的。

    “I am a handsome fucking guy, I ain't on heroin. I'm going to the gym a lot, I dress well. So what the fuck am I doing wasting my time with her?

    2

    我曾经有个信条。

    livefast, dieyoung, be wild, and have fun. ——曾经瘦过的肥雷女士

    你们应该知道我不忌讳死。

    我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过,

    像我这种我都懒得费心概括的不学无术的酒鬼,要是在最年轻放浪的时候,抱着一颗熏成灰黑但还能泵血的心脏,体面或狼狈得自由地没有睁开眼的机会,

    真是心向往之的终极浪漫的事情。

    但现在有点不一样了。

    虽然这一切依然终极浪漫,

    但是我不可能想死了。

    Amy是不想加入27 Club的。

    “I dont wanna die.”

    很多年纪轻轻的年轻人在这个年纪,都以为放浪熬夜蹦迪鬼混酒烟黄赌毒,搞颗绝望黑洞的眼神,再来个浪漫点的死法,就算人生全体验无憾大圆满了。

    我就不说我了,至少黄赌毒我是不搞的。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的人生而已。

    除了年轻时候的你自以为是全世界的愤怒绝望麻醉自我伤害

    你还有

    梦想的实现和破灭,

    毕业和亲友逝去的聚散离合,

    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纠结,

    有钱权的蔑视和攀逐,

    有终生伴侣的纠缠,

    有陪伴另一个小生命的成长,

    有看着他在我们这个年纪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愤怒绝望麻醉自残,

    有看着他变得苍老温润沉默但坚定地长满胡渣,

    有和当年挣扎放浪在酒馆里跳探戈的老婆子抱保温壶一起晒太阳,

    有搭木筏带安眠药看着海上的晚霞安静离开。

    人生还有很多折磨和夹杂其中的酸甜迷醉。

    这个年纪的,即使它再热烈刺激,痛苦钻心剜骨得浪漫,

    但这只人生很小的一部分。

    心皮布满铁锈,一碰就撒一地,疤痕重叠,

    但心不死。

    鲜活粉红,刀刀迸血,

    但总是顽强地愈合,留疤。

    至死方休。

    有人说过,疤痕是最酷的纹身。

    比起把生命燃尽在酒精和毒品里的一团明火,

    像一根烟一样,

    花上一辈子烧成烟灰,

    苦呛中的回甘,

    才更是苦行和灼烧的终极浪漫。

     6 ) Amy的残缺美学和她的自毁式生存方式

    所有的事物都不能够太冗长;
    就像生命一样;
    尤其是你的生命给他人带来了强大的满足感。
    人们往往都在得到相等的满足感之后,就转身离开了。
    ——孟德斯鸠

    <图片1>
    在「Amy」结束的时候,85岁的老爷子Tony Bennet用自己来自上个世纪苍老的嗓音说道:“生活会教你活下去,如果你活的够久的话。” 这句话总结了Amy的瞬间消失,用如此残忍而又直接的方式,不管你是否伤心的脑壳欲裂。

    2011年7月23日,我在大学校园听「You Know I'm No Good」时,在图书馆自习室面对着「金色笔记」独自发呆,因为手机弹出的消息——Amy Winehouse因酒精中毒逝世。
    就像我在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地铁站的站台塞着耳机听「Body and soul」时,交通电视屏幕上弹出Doris Lessing不幸离世一样的发呆。
    就像我在2016年1月11日,重温完「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刚付款买完「Blackstar」,听着老妖David Bowie绝望的嗓音时,接收到他突然病逝的消息一样的发呆。

    我在想,这些种种不同的巧合,构成了我的精神信仰中寂灭性的特质。我甚至有时不理解,为什么喜欢的、钟爱的总是会消失的特别快。
    种种瞬间、直接、毫无防备的、黑色的影响力,让我开始对于残缺、死亡、无法释怀的情愫产生了依恋倾向。我开始总是会喜欢同样的人,同样的明星,同样的曲风,同样的导演。

    <图片2>

    当我点击播放器,打开「Amy」,我知道在这短短2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必将会泪流满面,必将会心痛如刀割。
    不仅仅是因为对于周遭生活黑暗性质的重新敏锐感受,甚至我会以为,Amy选择死亡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为什么要活在这腌臜的人间?为什么要成为那个自己最不想成为的自己?

    自我,总会死于公众的强大势力。
    Amy在影片中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会唱歌,这是真实的。按照我的理解,所有成为Icon的真正艺术家,所有与公众意见相左的标新立异者,都承担着其他人所不能够承担的噪音。
    对,是噪音。来自媒体,来自大众的自私和贪婪,无节制的索取,不断的重复和复制痛苦。
    所以对于Amy的态度不友好,甚至是几近愤怒,反抗,抵触,我想是她作为一个瘦弱的,感情异枝的,失去真正自由的,生活被大众偷窃的歌者仅有的微弱的反抗。但是她充满了无力感,绝望感,无所是从感。
    她力不从心,也因为她单面的,纯粹的,直接的个性。
    对于生活中自我的偏执,对于极致的情感的追求,对于音乐的完美主义,都是在她的个性中都是一种显性的存在。

    <图片3>

    但是无论是谁,想要在名利场生存下去,并且能够很好的适应一切,成为一个明星,都能够被公众的压力强行的分裂出双重人格:
    一种是大众眼中的Amy Winehouse,灵魂歌者,6座格莱美奖杯获得者,拥有一切可以想拥有的当红巨星。
    而另一种是跌入生活黑暗最深处的Amy winehouse,在爱情生活中抛却所有的卑微,在枯燥和乏味的每一天中想要寻求所有能够摆脱孤独、苍白无力感方式的Amy Winehouse。
    这另一种,她最真实的一部分,她不够具有社会经验,她还是太年轻,不足以很好的隐藏起来。所以当这部分最为真实的一面毫无装饰的摆在大众眼前的时候,所有饥饿的大脑,八卦消遣的欲望都像一群豺狼虎豹对她进行啃食,媒体利益的驱使,狗仔队的相机灯光像一把把利刃直插在她用纹身遮盖的身体上。


    任何一个人遇到这种剥食,都会想要脱离这喧闹不堪的世界,都会想要把自己麻醉。
    在于Amy,她选择了酒精和毒品,还有被称作“渣男”,却能够给她真正幸福的丈夫Blake。这也就是我在标题中给到的概念「残缺的美学以及自毁性质的生存方式」。
    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当然,不管是谁站在局外观看和评论,都很容易成为一个舆论的推动者,杀死他人的刽子手。每个人都在无知无觉间变成了消遣别人生命的人。就像消遣 Amy的毒瘾,消遣她和丈夫的日常一样。

    <图片4>

    我觉得,Amy是在用近乎消亡的方式在与自己经历的一切不公进行反抗,用她最真实的生命力和不在轨道上,不合常理的一切进行抗争。
    不戒毒又能怎样,不在演唱会上认真表演又能怎样,不喜欢粉丝打扰个人生活又能怎样,觉得得奖是一种让人恶心和耻辱又能怎样。或者,就算不想继续活下去,不想要继续待在这污秽的人间,又能怎样。
    当生活到了一定的高度,也许就能够足够承受这种幻象的、惊涛骇浪般的成名经验,也许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对于他人彻彻底底的封闭,越来越多的想要把属于自己的一切封存,抵触一切的侵入。正如她选择了远离公众视线才能够很好的活下去。





    对于音乐,她是热爱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在她没有成名之前的所有创作,都是出自对于音乐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极致热爱,她能够在创作中融入进自己的所有情感元素——孤独的,绝望的,自卑的,黑暗的,曲折的,有毒的。
    然后这些她所有情感凝结成的作品,像一艘放行的方舟。逐渐发展成了艺术。爵士艺术。
    这是她所期待的?还是她所鄙视的?
    「许舜英」写过:人如何变成艺术家,就是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神谕的翻译机的过程。
    而她每一首歌中的蕴含的神谕已经逐渐成了消费品。Amy觉得自身的物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像是橱窗里的一只小玩偶,为了取悦他人而存在。
    她的不合规矩,反常,所有非传统的一切,在跟随她的音乐一起,变成物件,在新闻中、八卦中、媒体的口径中被全世界当做餐宴进行吞食。

    <图片5>

    所以音乐在她逐渐迷失的时候,也成了她最恶心的一种表达方式。至少在「Back to Black」之后,她再也不想要创作出一首供大众消费的垃圾食物。甚至「Body and soul」的时候,和Tony合作过程中我也能够几近感觉到她对于艺术表达形式的潜意识中的抵触和失望。
    她实在是不想要再唱下去了。如果再让她一遍遍将这些情感当做食物传输机输送给嗷嗷待哺的听众,她宁愿一辈子也不要再歌唱。





    我们如何断定Amy的消失不正式因为对于生活的热爱呢。她只是被已有的生活绑定,无法动弹。
    但是,人在对一种生活状态失望的时候,都会通过寻找另一种生活途径对当下黑暗中的境遇进行疏导和解脱,在更多的可能性中改善当下。
    “如果没有毒品,生活该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
    Amy爱的不是毒品,也不是纹身,更不是一种颓废和糜烂的生活方式。她爱的是毒品带来的舒缓式的解脱,是对于永恒的枯燥生活的短暂脱离,是和灵魂共通的人一起利用爱情找寻绝望的出路的方式。
    Blake就和毒品与酒精一样,是她的最爱,也让她上瘾。
    毒品与酒精就和另一种真实体验一样,是让她摆脱当下的丑陋不堪的真实的唯一方式。

    <图片6>

    电影在「Valerie」的旋律和Amy一生细碎的剪影中结束。
    我相信好的歌者就想好的作品一样,能够比生命,比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比记忆的永恒性更加持久而完好的保存下去。
    正如Amy的出现和消失这短暂的一瞬之光,给我们带来的,像一个天使的吻,更像是一颗明亮的星照亮美好的一切。

    <图片7>

    <图片8>

     7 ) Amy:I'm a jazz singer

    第二次看AMY Winehouse的纪录片了,每次都会从back to black开始泪目。看的时候总会联想到三毛,布兰妮和Gaga,她们比她幸运的是荷西是真心爱着三毛实意与她厮守,布兰妮有孩子陪伴,gaga也是走出了黑暗的时期。酒精毒品贪食症渣男狗仔媒体工作,真真切切的摧毁了一个年轻的生命。Amy,她只是个jazz singer,RIP 。

     短评

    Amy有自己的问题,有自我毁灭的倾向,但是当代唱片行业的急功近利让她彻底失去了控制,她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却被推向了一个自己无法承受的位置,这听起来有点像千篇一律的早逝天才故事,但毫无疑问的是她醉人的声音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宝。

    4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她的生命中没有出现过好男人,不管是父亲还是男友都辜负了她

    7分钟前
    • 七宝
    • 还行

    片子平叙自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也没有任何私人的角度,但就是看得那么让人难过,得知自己拿到格莱美那一刻的Amy依旧跟一个小女生似的天真可爱,大概六年前我听到Amy的"Back to Black"这本专,之后很一段长的时间每当有人问我最爱的歌是什么,我都会讲"You Know I'm No Good",如其歌,宝贵而脆弱

    8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素材挑得节。顺序剪得好。音乐配得好。生动地展示了「让你先爱上这个人,再把美好活生生钝刀割肉杀死在你面前」的悲剧制作精华。好一部「渣男毁人生」之「老公渣远不如老爸渣来得毁」。然而我觉得Amy有自毁型人格。然而一个用酒吞送止痛片的观众也是没什么资格对此作出扼腕表情。

    11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惊艳的才华需要配备过人的心智,不然必定被四周的邪恶吞噬。

    15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并不只是在展现才华,更多的是呈现Amy如何被毒品,名气,家庭,音乐产业以及大众媒体拖进一个绝望处境,让观众眼睁睁看着一个爵士歌手如何在聚光灯下逐渐走向毁灭,实在太令人痛心了。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Everyone says life is short, but we never treat it seriously enough...

    20分钟前
    • 夏晓光Pe
    • 推荐

    从崭露头角到人生巅峰再到迅速陨落,只用了短短几年而已,天赋有多高,自我约束力就有多低。归根结底是败给了自己,做了成功的囚徒,聚光灯和感情生活击垮了她,毒品和酒精是两大杀手。如今回忆她的生平还是让人百感交集。TonyBennett寄语,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if you live long enough 【本短评入选了豆瓣第一年的日历,深感荣幸】

    23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基本就是amy自己的私人影像串起了全片,看完泪奔了真的替Amy感到惋惜,她只是一个脆弱敏感贪吃的小女孩。

    28分钟前
    • 胖胖
    • 力荐

    尽管开头只是艾米成长过程的轻描淡写 还是让我们见证到她从小埋下的阴影 那个用酒精毒品和炫酷外表麻醉自己的艾米 内心深处却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热爱的音乐 最终却带来意料之外的名利 动人的歌曲因爱而生 而她唯一所剩的爱在破碎后 终于在聚光灯下走向生命的尽头 世间再无如此纯粹动人的歌声

    32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之前在Bennett的纪录片里就看过一点点两人录音的片段,真是此音只应天上有。后半段实在太令人揪心,就像死亡早已是注定,身边的一切都在推她进入最黑暗的深渊... "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前半段的成长记和后半段的暴发史,构成最鲜活而独一无二的艾米,缘起缘灭,或因为音乐,或因她是处女座,或因她只是艾米。“如果不要唱歌这个天赋,只要我能走在那条街上,无忧无虑地,我会愿意的...”就像托尼·班奈特所说:“慢慢来,你太重要了。生活能教会你如何活下去” 活着比音乐更重要。

    3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你丝毫感觉不到导演的用力或者尖锐的地方,他却把片子拍的力道十足,用艾米生前的私人录影和相关人士的访谈剪成一部电影,让你很愿意相信他找到了这起悲剧的根源,可惜最后没看到片中大反派渣男渣父母接受采访。明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很有戏,不过奥斯卡好像更喜欢励志的那类音乐纪录片。★★★★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悲剧性、戏剧性、宿命感、一语成谶、毁灭性的爱情、受困的天才…还有突然死亡。所有人看完这部片都会爱上她,为她扼腕。但皆因为她具备一切好故事的关键元素,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这个导演的能力甚至动机,塞纳之后选她,整合材料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多少有点投机取巧的低劣。

    45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很可惜这部寻常的纪录片充其量也就是部艾米人生轨迹的大纲说明书,真正能够聚焦于其骨血深处的探讨和追寻相对还是弱了一些,艾米之于我大概就是艾拉,比利和乔普林的当代混体,那种融合了神经质,抑郁症,野性原始和病态式纯粹的路子基本快在这个时代绝迹了,同时也令其作品和意识显得更为珍贵。

    4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对完全不了解Amy Winehouse的人来说,这样的纪录片非常抓人。导演最高明的是没有任何预设立场,只是从远处投来怜悯目光,却能让人觉得哪怕在毒品、酒精、厌食等组成的负螺旋中,依然隐藏着那个热爱爵士的女孩,仿佛下一秒她就会用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谱写天籁...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材料组织的真好,Amy在面对音乐名声爱情友情亲情毒品等诸多问题下的赤子之心都被导演挖了出来,以及随之而来的脆弱,仍然很难讲清楚到底是谁的错,男友父亲毒品闪光灯酒精放纵沉迷脆弱,在某种程度上,连她与生具来的嗓音与天赋,都是那个下午的罪魁祸首。

    50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天赋异禀有时伴随的是难以自控的颓靡生活和坏脾气,或许是这样,有些人拥有高出常人很多倍的才华,却也承受比常人多出很多倍的自暴自弃,置身漩涡边缘,忍受不了了就按下生命停止键终止游戏,艾米的人生可能就这样,长板短板一样明显,像跟魔鬼做交易的浮士德,好未来好情操好才华不能什么都让你占了。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导演上一部车手赛纳让我哭成狗,这部看完更加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53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艾米和lady gaga最红的那两年,是近10年欧美流行乐坛最有趣的一段时光,他们都是创造时尚的人,怪先锋,可惜现在只有阿呆和霉霉什么的,太boring

    54分钟前
    • tata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