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末日哲学家

    末日哲学家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印度尼西亚2014

    主演:詹姆斯·达西,苏菲·洛,达里尔·沙巴拉,弗雷迪·史卓玛,瑞斯·维克菲尔德,邦妮·怀特,雅各布·雅迪斯,乔治·布莱顿,菲利帕·库特哈德,凯蒂·芬德莱,娜塔莎·戈特,泰瑟·哈桑,香奈儿·比安卡·何,达流士·胡马云,辛塔·劳拉·基尔 

    导演:约翰·赫德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国语

      侏罗纪入侵

    • 正片

      生化危机5:惩罚

    • HD

      平成骑士对昭和骑士假面骑士大战feat.超级战队

    • HD

      X特遣队:全员集结

    • HD

      解冻2009

    • HD

      停止2019

    • 中英双字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 更新HD

      麒麟特战队之机甲核心

     剧照

    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7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8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9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哲学课,20名学生被逼参与思想实验。他们由班房跳进核辐射浩劫现场,若未能在防空洞争一席位,器官将瞬即被辐射尘贯穿,痛苦致死。然而,防空洞内的氧气及食物只够10人存活一年。   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为延续人类命脉,他们需运用哲学逻辑,公开咨询并举手投票,选出10位最有价值的人物住进防空洞。聪明人比好人有资格留低?工程师的价值比诗人重要?一票延续一命,要牺牲谁去成就社会?

     长篇影评

     1 ) 末日哲学家

     一开始,本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哲学的电影,因为片名实在是太直白了;看了简介,又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末世的灾难片,只是以哲学为主线;看到男猪女猪都在课室的时候,又以为这是一部一群人一块探讨哲学的电影。直到结尾,才知道这是老师打破醋瓶为了让情敌难堪而不惜拉上全班同学做道具的一种幼稚行为,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坑吗?

       电影打着一个高大上的名号去阐述了一场三角师生恋(姑且算三角吧),是一个很大胆的行为。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能把观众骗去看,但肯定也会引来吐槽。不过本片聪明的地方是,用的是以哲学为主线。既是哲学,便是以逻辑为基础,而这种逻辑又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套路,所以一些对于哲学认识不深的观众,想吐槽又无法找到吐槽点。对哲学了解的观众,也知道本片就是个坑,也懒得去跟你较真。

     2 ) 所有人都可以吐槽,但了不起的吐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刚带着感动看完了这部电影,总想去看看其他人的是怎么看待的,如果能找到观点相似的人也准备去赞一下,省的自己思考,但是看了一圈下来都没有人对这部影片做出一个比较欣赏的评论,即使有也是觉得女主长得漂亮的,因此还是自己动手写一下吧。
    有的人相信拿着这种哲学类型的电影说事的人都有着装逼的嫌疑,无论是褒还是贬。只有拿喜剧片作评论无论你说成什么样子都会成为专业的影评人的,因为笑是每人都会的。所以我也装备好了接受被吐槽的命运,但如果非要我再申辩一下,我确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影观看者,甚至都不是电影院中的电影观赏者,我是用我的笔记本看的。
    电影一开始的镜头我就不用多说了,我在家里看的时候还担心家里人误会所以还换了位置,男女主角开心的玩耍,你懂的。而在电影的末尾是女主和哲学老师讨论男主够不够聪明的片段,如果你直接跳过中间的大段内容,你就可以把此片提炼为屌丝、绿茶婊和潜规则这样的关键字了,这样就符合现在天朝的价值体系,但是人家都把标题定为末日和哲学家,因此恐怕我们还是要打破思维的。女主在男主和哲学老师之间的纠葛,确实是哲学老师设置这一趟哲学课的缘由,弗洛伊德称此为性嫉妒。哲学老师故意让男女主角都抽到了固定的角色标签,无非是一步步羞辱男主,并以此赢得妹子芳心的方式而已。即使在天朝也没有一个作为结构工程师的美丽妹子会喜欢作为同性恋的农民的,要知道现在很多不过18岁的人们都在抱怨嫁不出去或者当一辈子撸至深的人层出不穷。而老师不断声称自己作为一个拥有神秘知识的人,无非是作为强权的代表,他知道逃生密码,他知道枪支藏匿的地方,他可以掏出枪来结束人们的生命,他可以拿着枪强迫别人的意志。在实验进行之初就有同学指出纳粹在1939年左右就计划过这个实验,而老师辩解这个实验的目标不是选出优秀的人种,确实不是,但是深层的目标确实是表现出谁是优秀的爱人,而优秀的人种和优秀的爱人又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呢?何况他还是一个掌握了所有生杀大权的神秘人。
    我在大学时就玩过一个心理游戏,说的是森林里有五种动物: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他们也遇上了危险,因此需要伴随着人一起前进,但是由于食物水或者其他原因,一段时间我们就必须丢掉一种动物,现在我们就作为这个人,我们要如何选择丢掉动物的顺序,并且给出理由。很多人排列并给出了理由,但是几乎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都是相同类型的,那就是这个动物对我的用处是什么,他们是实用主义者,例如大象可以骑,狗是人类的朋友,猴子很吵,孔雀没用,老虎可怕……当我说了我的理由时,大家都在嘲笑我的奇怪答案,我说我就按照他们的体型排列就可以了,因为越小的越难以保护自己,能够保护自己的先离开,难以保护自己的跟我久一点,我考虑的是我对于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用了更加唯美的画面与故事展示了一个类似的心理游戏。第一个思维实验里,在21个人中决定进入可以不被核战争摧毁的掩体的10个人的关键是他们将来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其实就是贮藏在脑子里的知识,他们的存活就保证了这些知识的存在,一旦危险过去了,世界的发展就指望这些在各自领域都有所建树的人们,而在这些领域里,其他人可能都插不了手,这是一个自私的知识世界。第一个实验里,这些人是如何度过一年的时光的,多数时候他们吃,喝,阅读,没有太多交流,直到发现他们真的不能逃出掩体,再多的知识也随着人死而逝去,自私没有用。
    懂的了哲学老师的重要,他们第二次他们让他进去了。这回决定他们谁能进入的不仅仅是对于将来的作用还有他们过往的经历,没有用的未来不能被接受,有瑕疵的过往也要被淘汰,这一次的筛选更加的严酷,甚至可以堪比相亲现场。被选中的人还要肩负着扩大人类基因库的使命,因此第二个思维实验里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那就是性。借着延续人类使命之名,掩体中的男女开始时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配对,但是过了不久,失望于根本没有妹子怀孕,哲学老师要求扩大配对组合的方式,以提高怀孕概率,率性的妹子当然不可能接受这么崇高的使命,因此在冲突中身心俱受伤的老师打开了掩体的们,与大家同归于尽,不知道是求爱失败的报复还是看不到人类未来的绝望,这是潜意识的问题。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依然活在一个自私的世界里,他们之间不存在交流,有的只是义务的压迫。
    到了第三个思维实验中,看透了哲学老师的专制,反抗成为了必然,在获得了逃生密码和枪支之后,选择权也落到了这群自由的年轻人手中,曾经那些看似没有用的人们成为了首选,葡萄酒拍卖师,时尚设计师,竖琴演奏师,歌唱家等等,尤其是那个刚说完自己的身份就被一枪打死两次的可怜诗人也进入了掩体,而其他人都纷纷地逃离了。这一次在掩体中的一年,这一群在文化、艺术与生活方面有着特长人们,他们分享,他们交流,他们相互带来生活的快乐,他们创造,他们改变,他们使得对方变得更加出色。他们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为竖琴演奏师造了一件竖琴,歌唱家带来了歌声,调酒师带了美味,在这个掩体中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精彩的生活,即使连那个最发挥不到职业优势的冰淇淋制作师,也在这个房间里的翩翩起舞。最后当他们走出掩体,发现并没有经历浩劫,核弹并没有在这里爆炸过,唯一有的是那个阴魂不散的哲学老师扬言用举着最后一颗子的手枪要终结他们毫无理性的举动终结人类的存续,当然对准的是他的情敌。而这群一起精彩生活过的人们,一个个都愿意挡在对方的身前,献身自己,拯救别人。这次一颗没有引爆的核弹从天而落,上面有一颗引爆的按钮在上面。前两次的核弹爆炸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一次的核弹爆炸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前两次都貌似背负着人类的使命在偷生,而这一次却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选择生死,哪一种才是真正的人生?
    史泰龙在《第一滴血4》中说过:“Live for nothing or die for something.”(生得无聊,不如死得其所。)三次思想实验里最后的结局都是所有人都死了,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结局不也都是死亡吗?事实上无论是挑选哪10个人,那种组合,真的与这个人的背景,长相,特长,作用,贡献无关,而是你选择如何联合其他人一起去活出生活的精彩。很多人都因为生活中的无聊和苦难就绞尽脑汁思考活着的意义,现在电影告诉你活着的的意义是延续人类的希望这样伟大的事情,但是当你知道这结局又能对你的生活的改变有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现代的世界里用不到哲学家了,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在哲学家的世界里,我们仅仅是动动脑子就在做着上帝才会做的事情,我们要自己设计自己的命运,如果世界末日来临,人类怎么才能逃过死亡的浩劫,我们依靠知识,我们依靠淘汰弱者保存强者,或者是我们依靠团结与相互奉献。或许我们的结局是一样的都是死亡,但是如果没有哲学家般的思考,哪怕有一丝希望让我们能够存活下去,但是在末日之前我们没有时间想到,那才是真正的遗憾,但已然没有时间后悔了。因此我看到了哲学家的必要。
    我也看到了诗人的必要,即使死了很多次。如果我们熬过了末日的煎熬,没有一个人用最最优美或朴实但能打动人心的语句将那些自由,团结,奉献,不甘忍受和创造幸福的人的优秀事迹一代代传递给他们的后人的话,他们不会懂得他们基因中的优良不是出于自私而是来自与分享。
    电影《料理鼠王》中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伟大的艺术家可以来自任何角落。我也可以说:所有人都可以吐槽,但了不起的吐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3 ) 顶着哲学帽子的巨烂爱情片

    为了哲学两个字,看完了,在第三个结局,愤怒了,你这叫什么鬼哲学片?!爱情片都没这么烂的!
    先说bug:
    1、那个长着雀斑的女主角是哪个导演的情妇,你妹的你要捧这货红,也给她点能发挥的戏份吧?首先就是居然塑造成个悲天悯人的角色,实验课上,一开始就说”最好的学生“,你妹的你凭什么是最好?!
    选人?你妹的选谁你都举手!处理问题?你妹的从来没有过理性思维!你妹的瞎子都看出来,3岁小孩的逻辑思维都比你正常,你不是被老师天天日,这种2货智商怎么可能A+?!你妹的从头到尾你那句话显得聪明了?!
    2、第一个第二个结局都可以接受,一是因为未知,二是因为报复,人性的卑劣,第三个是什么狗屁?享乐主义?那你妹的大家都进去酒池肉林一下,然后都挂掉不就完了,繁衍你妹的后代啊?!
    3、最后那个自己意淫的2货,什么瞎子的国度里,独眼就是国王,把别人都编死的逻辑,居然就成立了?正常的逻辑,别人不会把你做了自己当独眼啊,凭毛你的逻辑能成立啊?!明显就是一女人眼中的男人,一看别人的评论,居然确实是个女导演,你妹的难怪!
    这种烂片居然还有人在那装比,豆瓣真是一堆装比的货色,除了几个沾边的哲学名词,这里面的思想,跟存在主义有一毛钱关系?跟虚无主义有一毛钱关系?跟享乐主义有一毛钱关系?跟人本主义有一毛钱关系?跟柏拉图有一毛钱关系?跟罗素有一毛钱关系?跟赫拉克利特有一毛钱关系?跟康德有一毛钱关系?
    你可以拍狗血电影,但别你妹的侮辱哲学!浪费一个多小时,居然看了个2货白痴潜规则,那老师更贱,那么年轻能当上教授的,有这么白痴的吗?还两个人结局互吹聪明,这烂片的剧本编辑智商超过80我就吞粪自尽!

     4 ) 标题“最后的枪声”。第一次写影评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了这部电影,又看了别人的影评,有些感想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可能写的比较乱,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希望勿喷!谢谢。
        先斗个包袱,最后的枪声的含义,大家看到枪声响过以后,老师并没有死,那是什么死去了呢,我个人认为是之前故事中老师的极端思想消亡了。最后一个镜头给了女主,为什么?我认为影片是想表达一种交流,因为老师的错误思想终结。
        故事一开始讲了三种假设,这三种假设支撑了整部电影的框架;
        第一个故事是如果时间无限,猴子终有一天可以打出一部哈姆雷特,这个假设我之前就见过,我觉得这种假设不成立,因为即使是猴子,它也是一种生物,只要是生物他就有产生习惯的必然(或者可以说他有学习的能力,就是人工智能没有的能力),他的任何一种打字习惯都可能导致打出哈姆雷特的这种小概率事件变得没有可能实现,除非设定一种程序,让键盘上每个按键出现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样我们甚至能算出产生哈姆雷特的概率是多少。
       第二个假设是铁轨上1:5的假设,是关于生命的价值的假设,同时关于道德,这个故事几乎没有道德底线,让人难以选择,而且在后面三个场景的这种道德选择贯穿始终,调动铁轨的角色就是那个老师,有意思的是这种这个假设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一个故事,就是老婆和老妈同时跳水里,你先救谁?后来又用一种演变,就是如果你手里有一块石头,你先砸谁?我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答案,是既然他们愿意往水里跳,谁他妈救人我砸谁,这个回答给了我们一个结果,制造这种假设有多招人恨,电影里情节的发展异曲同工,几乎所有人都希望那个老师死,哈哈。
       第三个假设,你身边朋友能够为了救你而不顾自身安危么?(其实是有的,你的父母!)不过这个假设的意思也是关乎道德底线的,它说明了在你不深刻了解你的朋友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的,如果你认真了,你就会陷入选择障碍,觉得无法正确选择朋友,我认为这个假设和电影情节的明显联系就是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当学生们扮演的角色增加了更多的属性后,选择谁进入避难所变得明显与之前不同了,我们发现有些可以承担人类延续责任的人变得不再合适!在这个转变中,所有人也包括观众,估计都会进入选择障碍,可惜电影的时间有限,如果在多几次选择,人物在多一些属性(尤其是一些不为人知的隐藏属性,呵呵)估计电影里的二十一个人慢慢都会变得不再具备进入避难所的条件,这应该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下面主要讲一下末日危机中三个场景想要表达的观点吧,首先三个场景代表的是无限多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开始,第二个场景应该代表无限深入人性(也就是人物属性无限丰满)后的选择,第三个场景应该代表最终的选择,最后的选择应该不是随便选的,我相信电影没有办法让第二个场景无限重复,所以第三个场景应该是无限重复之后的哈姆雷特。
        第一个场景,电影的代入感还是比较强的,如果一开始让我选择,我也基本会和电影里的投票结果一样,而且也会认为诗人是最没用的,呵呵,我也是!工程师,议员,农民,木匠,科学家,这些继承人类先进文明的人活下来肯定更有利于末日后的重建,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就是第二个假设,于是愤怒的学生选择了用“石头”砸死了老师,结束了第一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还需要延伸一下,就是弱势群体存在的意义,弱势群体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是就只有被动的选择死亡么?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是!!这个结果很残忍,哈哈,但并没有白死,这种事件会导致未结盟的权利集团内部出现严重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导致的对抗极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其实我想说百分之百会导致更大的损失),电影也是这么拍的,同样处在权利集团的学生一同谋杀了老师。
        第二个故事让学生扮演的角色人物更加丰满,情节中很明显的使学生们出现了选择障碍,值得注意的是有可能携带病毒的医生,还记得第三个假设吧,她被所有人抛弃了,哈哈,我觉得如果人物继续丰满下去,21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进入避难所,这应该是电影编剧的目的,就是无线循环下去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进入避难所。我记得在西方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人知初,性本恶,没有人是无罪的,每个人都有罪,都有邪恶的一面,只是不被他人知晓。如果这个前提成立,那么人物无限丰满下去,早晚要暴露出每一个人的阴暗面(或者说是导致10人权利集团灭亡的条件每一个人都有),最终导致没人有资格进入避难所。在这个故事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仍然是那个可以调动铁轨的人,这个场景发生的事还是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是躺在铁轨上的人,而老师选择的主要依据仍然是能够继承人类文明的人,看到这我不由考虑到底什么是人类文明,哈哈。人类文明难道就是先进的科技,工业社会,完善的律法?这个我要后面再讲。在第二个场景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就是繁衍后代,这也是末日浩劫后最严峻的问题,电影里描述了受孕概率很低的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提出要求大家和每一个异性交配,提高受孕可能。试想一下连狗交配都要看母狗愿不愿意,人类怎么可以堕落到这种程度,呵呵!!当然有人不愿意,于是有一个女的站了出来,导致故事终结。这个情节反应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其实前面很多地方也有反应,但这里比较突出明显,而且导演在故意引导观众选择他认为正确的观点(我也认为是正确的),就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哪一个更重要,我想电影的选择很明显,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即使导致集体灭亡),这是在西方国家现在很强调的观点,这就是西方国家说的人权,如果你想想看,中国的教育还是完全相反的,该有多没人权,呵呵!
        第三个场景就是无限循环后最后一个场景了,在第三幕所有人都不具备进入避难所继承人类文明的条件,我个人认为第三个场景是通过无线循环后反思得到的结果,电影里直接通过女主剥夺了老师选择权利集团的权利,建立了一种新的选择模型,电影里没有明说,我认为即是权利集团不能进入避难所(女主其实并没有打算进入避难所),先由全民公决选择权利集团(通过前两个场景,观众已经基本能够人知谁是属于权利集团的),由权利集团(这时由女主争取,其实女主就是权力集团的代言人)选择进入避难所的人。当然这个模型在现实情况下仍然有可能被权利掌控者利用,还有很多值得考虑的问题,还存在很多瑕疵,但是这是我目前看这部电影告诉我的初步结论,这个结论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地方(比如现实中法律的制定程序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咱们直接讨论下一个问题,第三个故事选择进入避难所的人物几乎与之前两个场景完全相反,这些非权利集团角色(就是弱势群体)能够承担人类延续的重任么?电影里演的结果是他们主动选择了灭亡,但是大家可能没有留意,最后的这个九个人,他们其实继承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团结”。还记得他们九个人一起挡子弹的那一幕吧,我觉得团结是人类在末日之后能够继续延续最宝贵的品质(虽然他们最后按下了炸弹,这点编剧编的感觉不太好,连续三次都把老师给弄死了,他对于强权者就这么痛恨么,如果那个老师在避难的时候就死了,估计人类文明还是有希望延续下去的)。最后我想说一个问题,人类文明延续还需要什么?电影在最后一个场景里尽量美化这九个人在避难所里的生活,显得那么从容惬意,同时又有点那么不上进,还吸毒,好像就一定要灭亡似的,我想说人类在原始社会不就是吃喝拉撒,采果子打兔子这些基本技能么,对了,还有一个技能就是玩耍,哈哈,古人都是这么走过来了,所以要延续人类文明,我觉得他们九个(少点,至少100个以上才能避免基因重复度过高)掌握的技能足够了,不会的让后代在慢慢研究吧!
        花絮:
        1、九个人挡子弹救人,为什么还要按炸弹同归于尽?我认为不是不想活了,而是为了对抗强权一切尽可抛!
        2、第三幕他们从避难所出来以后还有很多树,俗话说有水就有鱼,有树就有果,搞不好还有肉,所以他们九个出来以后完全有可能活下来。
        3、第一幕弱势群体被枪杀了,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后来的两幕,弱势群体都是跑掉了,而且第三幕逃掉的人还没死(虽然被意淫死了几个男的),其实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搞不好就是因为弱势群体的逃跑,人类学家不是说人类的祖先是非洲人么?那我们和欧洲人不都是逃跑的弱势群体,你在看看非洲的权利集团现在混的也不咋地,还有最近的美国人,其实早些时候都是欧洲的弱势群体(相对弱势啦,至少不是权利集团的,你看美国独立战争就能看出来)去美国淘金的。
        4、我的结论是“弱势群体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不代表我同意人类文明是人民创造的这句话!这句话忽悠的成分大于它真实的成分。
        5、电影里面好多gay啊!我赞成同性恋(至少绝大多数同性恋都是弱势群体,需要得到保护)可以进入避难所。理由么,这是一部关于权利的电影,如果我有权利选择,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不是多数人,也不是少数人,而是每一个人!
        6、记得第三幕老师的枪被偷了么?这告诉我们民主社会权利不能靠枪说话,记得女主给老师的枪里没子弹吧,这告诉我们赋予别人权利的时候同时要限制他的权利,不然你会死的很难看,记得男主拿了老师藏起来的枪么,这告诉我们权利需要监督,如果你监督了,说不定能有意外的收货,呵呵,我可不是反动,大家别喷我!!
        7、瞎子的世界,独眼就是国王,告诉我们在供需社会,道德的底线其实是很低的(如果没人强迫,估计那六个女人都会爱上她们的国王的),呵呵!!!其实道德没有必要标榜的过高,过高的道德其实是有权利在作祟!!
        8、电影里一直强调逻辑,其实逻辑一直不怎么好,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10人的给养如果他们少运动,像印度人那样做做瑜伽,估计多住几个人也没问题。
        9、我估计没有人能看到这吧!如果你看到这就给个赞吧,我要32个!!嘿嘿!!不给也没关系,别喷我,我也要谢谢你能看到这!

     5 ) 薛定谔的box

    教师喜欢女主,而女主喜欢男主。于是教师试图在最后一课里通过两段YY(逻辑辨析)预设各种极端环境来证明男主就是个任人摆布的蠢蛋,只有高智商的教师自己才配得上女主。而女主则在第三次YY和最后一次对话回应了教师的表白:生活并不可能全是逻辑。两个逻辑犯虽然匹配,但是却不能共同生活。

    一开始教室里的对话中学生批评教师是“二元论的奴隶”就已经表明了教师天性就过份理智,凡事讲究逻辑。
    接下来两段YY,教师先是将自己预设为“神秘者”就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不败者以及仲裁者。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选人阶段“神秘者”永不可弃,否则众人必死(开不了门,全灭)。选人不合意,直接PASS(两次用枪秒杀诗人)。而一旦事情发展到超出“神秘者”的预设范围之时,他也仍然拥有直接毁灭游戏的权利(提前开门,全灭)。接着利用各种两难选择和设立各种必然困境,操纵男主以及其他“旁观者”的命运。而女主在这两段YY中则是“旁观者”。教师通过两端貌似逻辑思辨的游戏来向旁观者表白:只有你才能看懂,我跟你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任人摆布的低能蠢货,配不上你。
    于是女主通过在第三段YY里带领蠢货们反击,回应教师的表白:生活并不应该完全理性,也需要带有大量的感性。只有理性和感性互补,才能成就人生(工程师为竖琴家制作竖琴,竖琴家和歌唱家为大家表演)。纯理性的人生最终只会走入歧途(孤岛上被流放的教师最后因嫉生狂举枪要杀男主)。如此,混合型人生同样具备终结游戏的能力,但却是快乐的终结(众人掩护男主引爆炸弹)。

    第三段YY的结尾,也插入了木匠这个弹幕里戏谑称之为“人生赢家”的YY,既纯感性YY。干掉其他男人,从此和6个妹子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当然,因为木匠的不育,这个游戏同样也会终结。即暗喻纯感性的人生很可能同样不容乐观。

    都说看不懂教师的最后3个镜头。其实就是说,教师最后已经走出了非此即彼的生活。
    第一个镜头,打开抽屉,发现是三明治,吃掉。暗喻生存。
    第二个镜头,打开抽屉,发现是枪,自杀。暗喻毁灭。
    最终教师走出了这种“生存还是毁灭”的生活,在第3个镜头里不开抽屉。

     6 ) 精巧的寓言诗

    很懒的人,也被那些影评逼得不得不写几句了。非常难得的电影,却被说得乏善可陈,憋气。
    首先,影片拍摄很用心,灯光、布景几乎是广告片的水准。女主角拍得唯美动人,看完这部片子,再去看她的其他照片,就知道本片摄影有多么加分。
    剧情严谨精巧,爱死编导John Huddles的脑电波频率。逻辑老师敬业有野心,加上私情动机,想在课程最后一天,让学生乖乖接受逻辑对人生的统治地位。他青睐的学生,却用行动证明,逻辑对于人生,只是一件工具,远远达不到统领一切的地步。混乱、诗意、情感、多样性……这些才是长存的因素。那些想用绝对理智和秩序清理现实的人,哪怕他手里拿着枪,在所有的科幻电影中,都是大反派。这部片子则提纯了这个规律,用更简洁的方式呈现。
    小细节也精细有幽默感。诗人在两个回合中,话没说完就被一枪爆头,囧翻。还有很多,懒人就不一一写了。

     7 ) 故事背后的人物设定比故事本身有趣,但只想谈最后的那颗子弹

    片子还算可以,拍得美轮美奂,演员也一个个要颜有颜,要演技有演技,至少都撑起来了。但故事还是脱不开的美式绿茶婊的装腔作势,看的有点点窝火。

    不过各种细节设定很有意思。

    有人不懂最后那颗子弹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跟人性无关,答案都在故事里了。

    首先,这个教授设定的那些个命题,都是基于他认为那个男朋友配不上女主。所以,他设定了末日危机这样的背景,掩盖了优生学,或者淘汰制的残忍,而是创造了一个他们尽量可以救多一个人的假象。但实际上,这跟最初时候两条火车轨道选一个,选五个是同样的逻辑。只是这次,人的技能和客观条件是选择的前提。他是想证明,跟那个男的在一起,女主是会后悔的。
    只有跟“优秀”的他在一起,女生才会幸福。

    然后,经过了两轮游戏,女主受不了就逆袭了。她的设定是告诉教授,一个人会什么技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能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快乐。一个人的人生,甚至整个人类延续的时间长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人生是过得快乐的。而不是仅仅单纯的为了繁衍而繁衍,为了优秀而优秀。

    最后,那颗子弹,或者片尾那些个镜头切换,实际上是一个开放性结局,告诉你,教授可以在黑暗中(in the dark)结束生命,也可以在黑暗之后(after the dark)开始新的生活,至于怎么选择,你自己想。。。

     8 ) 也许只是我想太多——女主角是绝对的大boss啊

    老师为主导的前两次实验,大家在悲观压抑中做选择,努力生存,结果死了。
    第三次,女主角为主导的实验中,大家用“爱”的感性做选择,快乐生活,结果还是死了。
    所以说,老师就是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女主角就是一个宣扬“爱”的圣母傻白甜。
    NO!
    如此理性的老师会认定女主为最聪明的学生,为认为她是这世界上唯一可以懂他的人,会成为情人,可真的不是因为他缺爱啊。

    一个极端理性主义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个人拙见,不是老师那样,而是女主角那样的。
    老师的理性主义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而女主角却完全有了所谓的上帝视角——不仅认定这个东西,而且玩弄这些东西。
    她的第三次实验,所起到的角色想什么?所有人都相信她,精神领袖有没有,而最后,所有人都愿意为“爱”献身有没有,生命的利益都在这种伟大的“爱”之下显得无关轻重了。
    如果真的是要宣扬爱,影片的结局会是大家一起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毕竟留下的人智商能力都不错,鲁滨逊原本也不是什么野外生存专家来着的啊。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女主角其实和老师一样,早就看到了最后的结果,而且看得更远。她选择欺瞒,不把那些理性的真相给揭露,转而用“爱”这种听上去特别高大上的思想影响所有人。大家沉浸在一片祥和快乐之中,置生死与度外。

    尤其是最后一段”地下情“曝光的戏份,理智如老师情绪是失落与难过的,而女主角冷静得如此冷漠(那个内心充满爱的圣母是这个样子)。
    他们彼此认定是最适合彼此时,女主能够冷静说出他们不适合。那个恋爱中的女人能如此冷静分析——不适合的原因是他们都太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所以男主角那种”不够聪明“的人才适合她。

    所以前面说绝对的理智主义者是女主角那样的,她看透了一切,足够冷漠的享受着”善美“,而不去捅破那个”真“。
    薯条哥那种纯属YY的幻想被大家所认可的时候,谁还有理性。
    于是大家面带鄙夷和同情的留下课本,对学了一年的哲学表示”哲学之于生活,就像手淫之于性爱“的无所谓的态度。大家面带笑意的离开,像是单纯的孩子终于用自己的爱证明了大人的理性只是偏执的错误。

    而带领他们领略了这一切的女主角,却对那个强硬逼迫他们学会理性思考的老师说”You trouble me(你妨碍我了)“

    最后的最后,老师三次上楼的迷之结局,不仅仅是画面,背景音乐都有了明显且刻意的不同。当最后,老师闭上眼睛的画面,接着是女主睁开眼睛的画面时,是不是说明,最最顽固的分子,也被”爱“所”教化“了呢?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个人感受,所以可能真的只是我内心比较阴暗,想太多吧!

     短评

    这是我今天做过的最浪费时间的事。

    10分钟前
    • 仲雪春山
    • 较差

    来来来西西老师带你们玩桌游…哲♂学嘛就是谁比谁的脑洞大没有逻辑只要理(yì)想(yín)。开始想法还不错也不算太闷,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狗血…受不了女主装女神以至于看到后面快进…西西这片里倒是又帅回去了,凭什么要虐他啊,这群小崽子怎么可能在繁殖的争夺战中抢得过西西老师!啊呸!

    15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格局有点小,最后编不下去了

    19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还行

    WTF侮辱哲学了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末日哲学家,卖身换A+

    24分钟前
    • 阿德直邮代购
    • 力荐

    有趣,但是虎头蛇尾。三个思想实验非常值得一试,可惜结局太渣。

    29分钟前
    • 国王KING
    • 还行

    导演见多识广,集天下之大糟粕。50年后应该会成为B级片经典,被塔伦蒂诺的养子挖出来翻拍,更名Philosophers Unsatisfied, 而后步入殿堂。

    3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2014.03.21 有点虎头蛇虎 但至少没那么早 我们学校的确有个国关的老师是这样上课的!!

    35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还行

    导演idea其实很不错看得出很努力想要表达出深意但就是太刻意了吧反而显得有点做作。。。浪费了好演员男主演是个很有韵味的人。女主演明明丑得要死却硬装出一副女神样恶心到我想吐。。。配角们亮点很多。

    39分钟前
    • Elwing~飞鸟~
    • 还行

    有名無實。只是提出了幾個哲學的例子就是專家?哲學是引人思考,而不是提出既定答案。這部片的邏輯是不合格的,奈何尚有一點創意....有興趣認識哲學大世界的,倒不如多讀幾本書

    41分钟前
    • Dorothy
    • 较差

    核战后,21名求生者通过上网品味进行甄别,自高到低选择10位有价值的人安置到避难所。有人说:“我经常刷豆瓣。”然后就被一枪爆头了······

    4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呼,又该说什么,选择死亡。。。

    48分钟前
    • Locher
    • 力荐

    生存还是生活?是个问题。

    53分钟前
    • 还行

    感觉老师和女主都有点变态……

    55分钟前
    • 薇啸
    • 还行

    嘛,看似很哲学看似很装逼的片子其实不就是纸上谈兵脑中幻想吗,哪里哲学了那里有逻辑性了一边看一边求早早结束。ps浮屠塔是不是在真景拍摄的啊,虽然震撼但是陪着cg感觉很奇怪场面看起来都亦真亦假的感觉

    5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一点都不哲学维特根斯坦和柏拉图一定要哭死了

    1小时前
    • 雪球君
    • 较差

    苏亚笛尼维要被气活了吧,拿哲学逻辑来娱乐,我没在这片里找到一毛钱理性,全是情感与冲突。虽然制作很精良演员很养眼实验很好玩,但女主和老师的苟且关系与演技以及男主的丑貌实在太讨厌。过程如此情绪化道理如何真知都没用。

    1小时前
    • Elvina
    • 还行

    创意非常棒的小片,但也止步于此了。一开始的哲学逻辑和视觉效果也很吸引人,但第一场末日求生之后,你就要无法忍受这些哲学家们思维逻辑的自命不凡和浪漫主义了。这样的剧本倒是没什么问题,它只是没有能让人兴奋的东西,毕竟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最后的结局“深奥”到我懂懒得去看懂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形式很独特创新的一部电影,很惊艳,喜欢这种特别构思的电影。

    1小时前
    • liudae
    • 力荐

    其实蛮有意思的 yy无极限啊 文艺青年就他妈知道及时行乐 没有艰苦奋斗哪来的条件你喝红葡萄酒听歌剧

    1小时前
    • 琧婯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