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奇幻片 小美人鱼

    小美人鱼

    评分:
    0.0很差

    分类:奇幻片美国2023

    主演:海莉·贝利,乔纳·豪尔-金,梅丽莎·麦卡西,哈维尔·巴登,戴维德·迪格斯,奥卡菲娜,雅各布·特伦布莱,裘德·阿库维迪克,诺玛·杜梅温尼,卡加莎·莫翰玛,洛丽娜·安德里亚,西蒙娜·阿什利,阿特·马里克,杰西卡·亚历山大,玛蒂娜·莱尔德,约翰·达格尔什,埃米莉·科茨,拉塞尔·巴洛格 

    导演:罗伯·马歇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关中诡事之雾隐藏棺

    • HD

      克雷斯的魔法学院

    • HD中字

      猎神:冬日之战

    • HD中字

      出招吧!看不剑!

    • HD中字

      封神榜:托塔天王

    • HD中字

      奇门斗法

    • HD

      诛仙1

    • HD中字

      潘神的迷宫

     剧照

    小美人鱼 剧照 NO.1小美人鱼 剧照 NO.2小美人鱼 剧照 NO.3小美人鱼 剧照 NO.4小美人鱼 剧照 NO.5小美人鱼 剧照 NO.6小美人鱼 剧照 NO.16小美人鱼 剧照 NO.17小美人鱼 剧照 NO.18小美人鱼 剧照 NO.19小美人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从家喻户晓的安徒生童话中汲取灵感,以天真、勇敢兼具反叛精神的美人鱼爱丽儿(海莉·贝利 Halle Bailey 饰)为主角。渴望探索大海以外世界的她爱上了人类王子亚历克(乔纳·豪尔-金 Jonah Hauer-King 饰)。爱丽儿追随内心的声音,不惜违背传统,与邪恶的海底女巫乌苏拉(梅丽莎·麦卡西 Melissa McCarthy 饰)达成交易以换取体验人类生活的机会,却发现将自己和父亲都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长篇影评

     1 ) 令人不适 除了歌声一无所有的女主

    我有发言权了

    歌声真的很不错 趴在礁石上的那个高音是改过的 但是她的服化道 妆容 演技 全都无 她看到巫婆在那唱歌蛊惑她的时候那个呆滞的表情 怎么会有人说她灵动?灵?动?建议对比一下动画版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灵啊 从看到她出场开始我身上就开始起鸡皮疙瘩 很多人说是水鬼海怪 我以为夸张了 结果真的是这样 海底也是灰灰黑黑 真的不如看下真实的海底纪录片 迪士尼不是造梦场吗?直接比现实还丑你造什么梦?

    这已经不是好看和不好看了 以前是精灵现在是妖魔鬼怪 这也能有人夸?这不是创新这不是多元化审美 这是对美学的霸凌!打着迪士尼童话真人电影实则是鬼怪片!让人明显的生理不适了 我强烈怀疑迪士尼就是故意的 女主唯一漂亮的部分是用特效做的人鱼尾巴 我多说一句男主也不好看 但是男主是个普通正常人的长相 动画里的亚历克王子真的很帅

    再说说除了外貌她整个体态也不对 出水甩头那明显脖子前倾导致整个画面没有一点美感 连侧面剪影都不好看 这边建议还是训练一下体态不光是为了漂亮也是为了健康为了颈椎好吧

    看到女主一脸呆滞又单纯的穿着人类的衣服 我突然觉得这个原来女演员挺可怜 被恶意选角推到风口浪尖 饰演根本不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片子真的不是在歧视黑女吗?

    女主人设善良吗 是的 恋爱脑吗 是的 迪士尼通病了 这部片ZZZq吗 不 迪士尼在施舍 全片看完 女主闪光点少之又少 是你可以说外表不如内心重要 你至少找一个普通人去跟美颜反派女二对比 还不是找一个脏兮兮 一脸痴呆 故意营造出丑陋的样子的女主吧 你是不是厌黑女啊迪士尼 buff叠满又怎么样 ?这部电影的内核才是辱女加歧视 明眼人都可以出来迪士尼的捧杀

    乌苏拉是唯一还原且个性丰满 演技也很好 你看 迪士尼是可以还原的 它就是不 它就是要恶心你

    建议大家不要去看 特别是喜欢原著故事和动画版 还有对人鱼有憧憬的 因为你看了之后真的会害怕

     2 ) 直接奥斯卡预定|评论更新

    太美丽啦,这不直接入选奥斯卡!

    以下转自百度百科: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创作的童话,也被译为《人鱼公主》,首次出版于1837年。

    该作讲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作家讴歌了小人鱼对爱情、灵魂、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1]

    该童话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木偶剧、儿童剧。

    牛逼:

     3 ) 《小美人鱼》:可她真的不好看啊

    关于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小美人鱼》的争吵和吐槽,称得上是近年来网络口水仗的典型奇景,出于强烈的猎奇心理以及“没看就没发言权”的基本原则,我不仅在前段时间补看了1989版《小美人鱼》动画,还在排片与票房惨淡的首映日去影院贡献了一张票。
    唔…………总而言之,你们说对了。
    其实,这部《小美人鱼》有不少做得不错的地方,比如画面、色彩、歌舞等等,可这些都只是起码的基础,影片的故事、表演、人物关系等核心要素没一个站得住脚的,这总不能用美人鱼没有脚来解释吧?
    海莉·贝利的爱丽儿确实失败了,这和她的长相与肤色无关——许多人喷个没完的“政治正确”,我在三个月前写的《【影视杂谈】如何看待美国影视中的“政治正确”?》里已经聊过,本文不再赘述——而是她在片中的形象的确不合适,演得又不好,很难让观众入戏。
    但该片糟糕的锅,也不该丢在她一个人身上。

    【友情提示:下文略有剧透,如果你介意的话。】

    在开始吐槽之前,还是简单说几句影片的优点吧。

    我个人比较喜欢歌舞片,因此,画面明亮、色彩丰富的《小美人鱼》能在海面上下表演几首好歌,还是很能取悦我的,除了老版经典的《Part of Your World 》《Under the Sea》等名曲外,LMM(林-曼努尔·米兰达)也创作了几首新歌,比如亚力克王子的《Wild Uncharted Waters》等,尤其奥卡菲娜和戴维德·迪格斯合唱的《The Scuttlebutt》更得我心,这可是一首整活的说唱啊!太有趣太洗脑了,谁听谁知道。

    另外,可能是为了照顾片中角色的外貌设定,电影的歌舞场景与风格也有意往拉丁美洲靠拢,爱丽儿与塞巴斯丁在海潮下的群鱼来贺,以及爱丽儿与亚力克在海滩上的忘情共舞,都能品尝出狂欢节和桑巴风味来,确实是一种创新。
    但说到底,这些长处只能算迪士尼的行活,并没达到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步,于是,剩下的就只有槽点了……
    争议最多的莫过于海莉·贝利的选角,她是个出色的歌手,在影片中的演唱也可圈可点,我对她的外貌没意见(而且攻击别人的外表和肤色是很low的行为),找准装扮穿搭风格后,样子也不算难看——唯独梳着脏辫、露着半身、被怼着脸拍的面貌,不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
    我一直在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可现实是,影片里的爱丽儿真的不好看,这就造成一个非常致命的后果:很容易出戏。
    就拿爱丽儿在礁石上唱《Part of Your World》那段戏来说吧,那是她恋爱脑上头之后,表达对改变自身命运以及对亚力克王子的强烈向往,她面目略带执着,特别是慢慢爬上去那会儿,眉眼微蹙略显狰狞,看上去更像是在蓄谋要怎样宰了王子……
    说穿了,《小美人鱼》讲述的是一个很古旧的童话,现在的观众想接受的话,至少得说服自己这是个发生在“真空世界”里的故事,或者相信爱丽儿是个“傻白甜”即可。
    这方面原版动画有着天然优势,甚至爱丽儿有些“幼齿”的形象都是加分项,大家即便不认同其陈旧的故事,至少也会承认它逻辑自恰…而海莉演的爱丽儿,就算不缺“傻”和“白”,“甜”是肯定没有的。
    此次的真人版在“童话感”上没有多少建树,剧情也几乎照搬了原动画,人物形象还不出彩,令人信服的基础没了,戏就怎么看怎么不对。
    比如塞巴斯丁等一群拟人动物唱着《Kiss the Girl》,助攻亚力克和爱丽儿接吻,本该是很浪漫的氛围,可如果观众没入戏,整个味儿就变了,就像一群没修炼到化成人形的妖怪,正在蛊惑、唆使王子踩进圈套,整一个害人的犯罪现场,还带点惊悚……
    当然,比起形象上的不足,《小美人鱼》更大的灾难是表演不着调,男女主本就不来电,还要安排乌苏拉作梗让爱丽儿忘记“三天内接吻”任务,增加类似《初恋50次》的难度,纯粹是让尬演更上一层楼。
    爱丽儿和亚力克的对手戏几乎全在状态外,爱丽儿经常一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嘛”的神情,却又没手足无措,好似灵肉分离,亚力克的亲近则像是出于起码的礼貌,根本没啥自己的想法,好似回到后台被人教训了一顿,才又捏着鼻子继续出来和爱丽儿玩过家家。
    看着两个擦不出火花的人硬凹感情戏真是一种折磨,发自内心的祝福,与害怕坏面子的违心祝福,完全是两码事。
    也难怪大家对杰西卡·亚历山大饰演的凡妮莎那么支持了,最起码,她能让一部分观众认同“以貌取人”的逻辑
    既然童话的路走不通,那迪士尼可以选择走另一条“反叛之路”,把整个《小美人鱼》的故事调性改掉,玩得更黑暗些、现实些也未尝不可……然而他们没这么做,只是选择了最传统、最保守的老腔老调,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自恋和傲慢,女性角色的愚蠢或恶毒,不一而足。
    尽管影片相比原动画,加了亚力克同样向往自由、爱丽儿介绍海洋物品等可以丰富人设的好戏,删了塞巴斯丁与厨师生死斗的惊悚戏,但这些裱糊匠式的缝缝补补,是救不了《小美人鱼》的。
    昨晚我观影时最欢乐的一个瞬间,来源于坐在我后排的后排的一位小朋友,当时爱丽儿的形象,是刚洗掉脏辫披着长发,箍着居家常见的大号粉色头带,穿着不合身的淡蓝长裙,正准备进储物室,小朋友奶声奶气地来了一句“小美人鱼,好像外星人啊。”我忍不住笑喷了。
    童言无忌,最是致命。
    小朋友在学习社会规则前,不会有什么忌讳,都是想说啥说啥,也不会带有什么善意或恶意,如此评语,是为爆杀。

     4 ) 被骂成这样,小美人鱼活该吗?

    《小美人鱼》的首日票房只有300来万,作为中美同步上映的大片,这个成绩堪称灾难。

    抱着零期待入场,反倒看出了些新意。

    它绝不是那种偷懒的翻拍之作,相反,主创们试图给这个老故事注入新内核,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做到了。但终归,它还是太天真了。

    而在一个全面下行的年代里,天真过了头,就成了装傻。

    01

    《小美人鱼》卖得差,早在意料之中。

    毕竟较之此前的“动改真”,无论《狮子王》《阿拉丁》还是《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的知名度都要差很多;再加上选角风波的影响,“煤人鱼”的形象又劝退了一波反政治正确人士。

    而且这次“反正人”们又有了新说辞:我不是嫌她黑,而是嫌她丑。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是歧视种族,我只是歧视容貌而已。

    但本质上,两者没啥区别,无非都是以偏概全,把成见当洞见。这根本就不是评论,而只是在扣帽子。而帽子一旦扣上,也就没法继续聊了。因为帽子的目的就在于盖棺论定,拒绝打开新的讨论。

    所以,评论《小美人鱼》,得先摘掉这两顶帽子,才算开始。

    烂番茄上美国观众给《小美人鱼》打出95%的爆米花指数,而豆瓣这边上映两天迅速开出了5.3分,评论区一片群嘲盛况。

    02

    那么,《小美人鱼》究竟如何?

    我的评价是:“新”有余,但“真”不足。

    能看出来,主创们在刻意求新,想把一个老故事拍出当代性,但最后效果却像是古董做新,反而显假了。

    首先,我不同意有些人说的,新版只是照搬了89动画版的剧情,并非如此。比起89版,新版做了两处关键改动。

    第一处是把爱丽儿的母亲——即人鱼女王的死,算在了人类头上。这个改动虽小,却让人鱼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原先动画版里,人鱼对人类的恐惧更多出于一种“食物链焦虑”,即人吃鱼,所以鱼怕人。到了真人版,这种恐惧已经上升到了憎恨的程度,且还不是私恨,而是国仇家恨。

    这无疑大大加深了人鱼与人类的隔阂,也为爱丽儿的求爱之路,平添了更大障碍。

    海洋帝国对人类的全面憎恨显得爱丽儿心思单纯而坚定得不切实际。

    第二处改动,在于丰富了人类世界的细节。

    动画版对此少有描绘,但此次的真人版将亚历克王子所在的岛国描绘成了一个封闭的帝国。那里的统治者拒绝向外看,更视海洋世界为潜在的威胁。于是陆地上流传着各种人鱼吃人的传说,人们不再向往远方,而是龟缩原地。

    这两处改动,使得原本纯粹的爱情童话具有了更现实的指涉。

    具体说,新版实际构建的是一个大脱钩时代的寓言。它讲述的是两个闭关、仇外的帝国,由于两个年轻人的相爱而破冰的故事。

    这就把小爱,拍成了大爱;把人鱼恋的萌芽,拍成了全球化的复苏。

    海岛王子带海洋公主探索人类世界,爱丽儿也在相处中给了王子摆脱家庭控制的勇气。

    03

    落实到人物层面,会发现,影片把两位主角都极力塑造成异类。

    在海底世界,爱丽儿不顾禁令和父亲(海王)的劝阻,把沉船遗物视为珍宝,更擅自和人类接触,因为在她看来,人类能做出这么美的物件,不可能坏到哪儿去。

    同样的,在人类世界,当所有人都对海洋讳莫如深时,只有亚历克仍然心向往之。他酷爱航行冒险,更渴望自己的国度能够再次打开,因为只有开放,才能进步。

    而整部影片讲的就是这两个异类彼此相爱的故事。且他们的最终相爱,也不止因为性吸引,而是基于价值观的认同。

    爱丽儿爱上王子,是因为目睹他在火海中救了一条狗。这在剧作层面只是个老套的“救猫咪”情节,但对爱丽儿来说,却有另一番解读——在王子救狗的画面里,她看到了王子对其他物种的平等之爱。

    而王子爱上爱丽儿,起初是因为歌声,但最终确认却是因为在堆满了纪念品的房间里,爱丽儿兴趣盎然地听他讲述航海奇遇。可以想像,在恐惧海洋的国度里,这些话是没人听的,而爱丽儿的出现,让王子有了知音。

    于是,一个好奇公主,一个开明王储,从对彼此文明的朦胧好感,渐生出对具体的人的深切迷恋,才有了这段爱情。

    而影片结束的画面,也区别于动画版。

    动画版中,王子公主乘着爱之船远行,人类和人鱼一起为他们送行。真人版也有类似情节,但区别在于,导演特地用一个同框的画面,拍岸上人群与海中人鱼们的彼此对视,那分明是一种对于他者的确认和接受。

    仿佛在说,爱情自此起航,互相仇视的两国也建立了重新交往的契机。

    以前的故事中爱丽儿追爱之旅是一种象征个人自由的符号,《小美人鱼》中简单的相爱过程让这段爱情拥有了更多人类的特质。

    04

    所以,新版《小美人鱼》其实拍的是个“在后全球化时代呼唤全球共同体”的成人童话。

    它借一场跨物种的爱情,重申了“我们是如此不同,但依然可以相亲相爱”的地球村宣言。

    可是,这个童话在今天看来,已经十分虚假。

    毋宁说,成人童话本就是个伪概念。因为成人和孩子的区别就在于,孩子还相信童话,而成人早就认清了现实。

    至于全片最虚假的地方,恰恰就是这两位主角。

    在当下的现实条件和舆论环境里,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快会社死。

    片中的爱丽儿,自己的母亲、也是一国之母被人类所杀,她不但不仇视人类,反倒对人类文明如痴如醉,甚至还说出了“凶手只是一个人,为什么要憎恨全人类”这样的“鱼奸”言论。这要是发在网上,是鱼也得被吐沫淹死。

    亚历克作为一国储君,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已经积重难返,会毅然决然选择开放吗?大概率不会。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的内部矛盾难以调和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矛盾转移到外部,让子民们相信,都是海洋帝国的人心怀不轨,亡我之心不死,才搞得国内一团乱,怎么还会想着和敌国去联姻?

    对吧,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是王子公主愿意,人民鱼民们也不答应啊。

    所以《小美人鱼》的故事,要是放在二十年前,或许还挺应景,放在今天,已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当下这个全球右转、民粹至上的年代,这个故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存活的语境,成了彻头彻尾的天方夜谭。

    如此一来,历史大背景已然坍塌,片中那段爱情就更成了无源之水。它的萌起和发生都瞬间失去了坚实的理由,沦为了两个恋爱脑的一见钟情。

    虽然厌恶海洋帝国,电影中这个人类岛国却显出大融合的气派,掌权的是黑人女王,王子不是皇族血脉是收养的,这很美国。

    05

    这当真是一种悲哀。

    《小美人鱼》无论从选角还是改编层面,都试图去唤醒一种去差别化的共同体意识,但这种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它太过于脱离实际,也太过于自说自话。

    纵观全片,也只有两处情节让我感到一丝真实。一是当爱丽儿想要离开海洋,去到陆地时,螃蟹大总管在她耳边唱起了《Under the sea》,不知不觉地,爱丽儿也被歌声感染,一起唱起来。

    那首歌,俨然就是海洋版的“我们最幸福”——水草总是别人湖里的绿,你梦想着能去那里,但这是大错特错。看看你身边的世界吧,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围绕着你……我们很幸运,在这污泥下,在这海底。

    另一个是片中的海王和女巫,前者为了爱丽儿的安全要限制她的自由;后者看似给了爱丽儿自由,却暗中另有所图。

    说到底,安全与自由不过是统治者换取政治筹码的说辞,而爱丽儿只是被威吓的屁民和被利用的棋子。

    只有在童话中,一个公主的善良、真诚、包容才能战胜一个族群的偏见。

    不管怎样吧,《小美人鱼》终究是一部失败之作。

    它在错误的时间、错位的语境里,拍了一部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的电影。

    没办法,现实与童话之间的界限,已是如此泾渭分明。正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早已不亚于人类与人鱼的分别。

    很遗憾,这是个不再期待童话的年代。

    尽管那童话,曾几何时,也在全人类的头顶微微闪耀过。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枪稿S」。

    作者/子戈、编辑/子戈、排版/八子

     5 ) 口碑烂透的《小美人鱼》还是有不少亮点的

    看完《小美人鱼》后还是觉得不错的,可能之前已经过多关注过哈莉贝利,即爱丽儿演员的长相,了解过各种吐槽,所以这次观影是真没放太多心思在这个角色的颜值和肤色上,这个角色给我留下的也就是那一把动听悦耳的声音,以及调皮、聪慧、勇敢的人设形象了,这些都蛮匹配原版动画的。

    同时看完电影后我也有点明白迪士尼坚决用黑人女主演的原因。虽然我从主观情感上是比较难接受的,毕竟爱丽儿公主自我出生以来的形象都是白皮肤+柔顺长发的美少女,如今却变成“黑+脏辫”。但从喻意层面来说,安排黑人女主的操作还是有点意思的,爱丽儿对王子的喜爱和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就不再是单纯的男女情感和好奇心作祟,有更直白的身份认同的追求在里头,隐喻着西方黑人在融入白人主导的社会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磨难。

    然后爱丽儿在旧故事中就曾遭受过的代价就有了新解读的空间,如失去人鱼尾巴可被解读成失去种族特征,失去声音代表失去话语权等等。整体看下来后我是觉得迪士尼这次把一部童话变成了一部恰似《逃出绝命镇》般的对西方社会的现实状况予以赤裸映射的电影了。

    除此之外,《小美人鱼》还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即文化之间不谈对错优劣,只讲个人的审美和偏好,也强调尊重。所以剧中也着重强调过爱丽儿对人间的向往不是因为海底的“落后”,相反海底有着人间不存在的精彩,而这份精彩也是被爱丽儿深度感知的。

    但她还是选择了人间,而这种选择是没有对错的,或者说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坚持对错分辨的人都注定会走向了失败,所以故事的结局也就走向了大团圆,各方理解了各方,也认可了男女主角的追求。

    当然,该作还是有让人感到别扭的地方,无论是黑人政治正确还是后现代主义,这些思潮都是在封建阶级被打破之后,个人主义强烈蔓延之后才催生出来的。但别扭的是,剧中构建的人类社会却是封建得让人有点后怕---每一个臣民似乎已经在基因层面完全臣服君主的统治,而世界上的每一个女性也是在基因层面就默认了一个事情: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成为王子的妻子。

    所以也就有了王子可以肆意调用资源去找女人的剧情,才出现了王子不用询问任何一个女性的意愿,直接默认她们就是渴望被自己迎娶的设定,也才有了王子为究竟要娶爱丽儿?还是娶海边突然飘来的那名美女的纠结,总之是怎么物化就怎么来了。

     6 ) 从安徒生童话到真人版《小美人鱼》:保守是最致命的

    真人版《小美人鱼》“致命”的地方在于,它内核的保守和陈旧,不仅与34年前的动画版相比并无本质性的进步,与安徒生童话相比更显单薄。

    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上映后,引起不小的争议。电影在北美获得不错的开画成绩,但在国内同步上映后,票房堪称大扑街。

    票房遇冷,一方面是肤色争议。真人版《小美人鱼》选用了黑人演员海莉·贝利出演小美人鱼,在不少观众看来,这是迪士尼为了迎合“政治正确”的一次选角,不仅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的描述不相符合,也与迪士尼1989年动画版《小美人鱼》里的美人鱼形象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是真人版电影的“保守”。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到动画版《小美人鱼》再到这一次的真人版《小美人鱼》,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故事的主题和内核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童话既诉说了一段哀婉凄美的爱情,也充分彰显了“不灭的灵魂”的高贵。动画版《小美人鱼》赋予了小美人鱼更加张扬自由的个性,但它剔除了“不灭的灵魂”部分,动画片的主体仍然是俗套的“白马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爱情幻梦。

    真人版《小美人鱼》着力于凸显小美人鱼身上的“灵魂、心灵、青春、纯真和实力,加上绝美的歌声”——从这个层面去看,小美人鱼的肤色倒不是最重要的。真人版《小美人鱼》“致命”的地方在于,它内核的保守和陈旧,不仅与34年前的动画版相比并无本质性的进步,与安徒生童话相比更显单薄。

    童话:对爱情与不灭灵魂的追求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海的女儿》首先是一个凄婉悲伤的爱情故事。它是安徒生在一次失败的恋情后的书写,童话诉说的是美人鱼对王子的暗恋与单恋。

    小美人鱼是海底王国国王的女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过,小美人鱼一直对海洋以外的人类世界充满好奇。15岁时,她终于可以浮到海面观看人类世界。在一次海上风暴中,小美人鱼拯救了落水的王子。王子苏醒后并没有认出她来,小美人鱼只好伤心地回到海里。但她已经深深地单恋上王子,并陷入痛苦的单相思中,“她渐渐地开始爱起人类来,渐渐地开始盼望能够生活在他们中间。她觉得他们的世界比她的天地大得多”。

    带着对人类巨大的好奇,小美人鱼从祖母那里听到关于人类更多的故事。祖母告诉小美人鱼,美人鱼虽然可以活到三百岁,但生命结束的时候,她们就会变成水上的泡沫,“我们没有一个不灭的灵魂。我们从来得不到一个死后的生命”。人类不同,人类拥有灵魂,哪怕死亡后灵魂仍然存在。于是,小美人鱼渴望像人类那样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可以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的生命”。

    祖母告知小美人鱼拥有不灭灵魂的办法,“只有当一个人爱你、把你当做比他父母还要亲的人的时候;只有当他把他全部的思想和爱情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只有当他让牧师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里、答应现在和将来永远对你忠诚的时候,他的灵魂才会转移到你的身上去,而你就会得到一份人类的快乐。他就会分给你一个灵魂,而同时他自己的灵魂又能保持不灭……”

    在童话的行文逻辑里,小美人鱼先爱上王子,在得知拥有爱情可以获得不灭的灵魂后,更加深了她对王子的单恋。小美人鱼内心这样想:“我爱他胜过我的爸爸和妈妈;他——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他;我把我一生的幸福放在他的手里。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

    为了赢得王子的爱、为了获得不灭的灵魂,在海的巫婆的指引下,小美人鱼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她失去了鱼尾,鱼尾变成双腿,每走一步都像在尖刀上行走般的疼痛;她失去了最美的歌喉,这是献给巫婆的酬劳;她割舍了亲情,不能与父亲和姐妹们在海底相聚;甚至在最后,她失去了生命,王子最终没有爱上小美人鱼,在他跟别人结婚的头一天早晨,小美人鱼的心裂碎,变成水上的泡沫……

    这个爱情故事非常凄美,小美人鱼深深爱上王子,为了王子忍受锥心刺骨的疼痛,为了王子付出她所有珍贵的一切,但王子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并爱上别人。《海的女儿》为后世暗恋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模板,我们可以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作品中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深远影响。

    不过,《海的女儿》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童话的更深层次主题是,小美人鱼对于“不灭的灵魂”的信仰与追求。事实上,小美人鱼曾经获得自保的机会,只要她将匕首刺进王子的胸膛,她就可以重新回到海里。但小美人鱼扔掉匕首,选择让自己成为泡沫。

    小美人鱼的善良与牺牲精神,让她成为“天空的女儿”,并获得拥有“不灭的灵魂”的机会。“天空的女儿也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我们飞向炎热的国度里去,那儿散布着病疫的空气在伤害着人民,我们可以吹起清凉的风,可以把花香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可以散布健康和愉快的精神。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后,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了。”

    这样,“海的女儿——人间的女儿——天空的女儿”就呈现出递进与升华的意味。“海的女儿”无法拥有灵魂,“人间的女儿”拥有的也仅是生而为人都拥有的灵魂,而如果能够成为“天空的女儿”,并且忠诚、善良、忍受痛苦、富有牺牲精神,三百年后就能拥有“不灭的灵魂”,还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不灭的灵魂”的表达,让《海的女儿》具有崇高的悲剧色彩,寓意着人类对于伟大真理漫长曲折、坚韧不拔的追求和探索。

    动画版:改良有限的“公主故事”

    1989年,迪士尼将《海的女儿》改编成动画片《小美人鱼》上映,获得票房上的极大成功,也开启了迪士尼公主动画的第二个阶段。迪士尼公主动画的第一阶段是1937年到1959年,包括《白雪公主》(1937)、《灰姑娘》(1950)和《睡美人》(1959)等公主电影。第一阶段的公主电影,基本上遵循了这样的故事模式:楚楚可怜的公主遭受严重的迫害——公主无能为力、弱柳扶风、任人摆布,只能逃离躲避迫害——公主为王子所救,王子替公主铲除反派——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第一阶段中,公主的形象更近乎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定义:美、楚楚可怜、贤惠顺从、爱做家务、等待男性拯救。这样的公主故事与那个时代的女性处境是相对应的:女性只能通过“真爱之吻”(爱情与婚姻)改变命运,女性得成为好女人、好妻子,才能拥有幸福生活……

    时隔30年,1989年,迪士尼再次推出公主电影。作为第二阶段公主电影的开山之作,《小美人鱼》所呈现出的女性意识,要比第一阶段的公主电影更为鲜明。动画片也对安徒生的童话进行了一定的改动。

    动画片中的小美人鱼具备反叛意识。她既不像第一阶段的迪士尼公主那样缺乏自我、乖巧顺从;亦不是安徒生动画里所描绘的那样“沉静与内敛”——对海面上的世界充满好奇,仍然一直听从祖母的权威,直到15岁时才第一次游出海面。

    动画片中,父亲的权威取代了祖母的权威,小美人鱼一直在违背父亲的“禁令”,也经常将父亲的意愿抛之脑后——以此来表达小美人鱼对于父权的反抗。小美人鱼还偷偷拥有一个藏有人类各种物品的“宝库”——这是“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她在这里畅想爱情和未来。

    在爱上王子之后,小美人鱼勇敢坦率地追求爱情。她直接告诉父亲自己爱上了王子;在得知与王子结婚的是窃走自己声音的巫婆,小美人鱼与伙伴们大闹婚礼,表明自己的身份,拿回自己的声音,重新赢得王子的爱;小美人鱼最终与王子携手打败女巫,拯救了父亲和海底世界,也获得父亲的谅解。

    动画片《小美人鱼》中的小美人鱼,是时代变迁中女性观念进步的缩影。小美人鱼以外,第二阶段的迪士尼公主,还包括《美女与野兽》(1991)中的贝儿公主,《阿拉丁》(1992)中的茉莉公主,《风中奇缘》(1995)中的宝嘉康蒂公主,《花木兰》(1998)中的花木兰,《公主和青蛙》(2009)中的蒂亚娜公主。公主形象更为多元化——有东方公主也有黑人公主;公主们也分享着一些相似品格:自主、独立、坚强,从被动的等爱者成为主动的追求者。

    只不过,这个阶段的迪士尼公主也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一则,小美人鱼仍然没有挣脱出“等待王子爱上我”的爱情想象,为了赢得王子的爱情,她可以交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最动人的歌声。女巫告诉公主,“男人不喜欢说话太多的人。他们认为话多的女孩让人害怕,如果女孩不停地说话会多烦人……他们喜欢内向的女人,这样女人才能抓住她的男人”。固然这一桥段可以在童话故事里找到呼应,但动画片在有限的篇幅里对此予以强化和凸显,无形中还是透露出这样的价值观:为了赢得男人的爱情,女人可以交出自己的话语权,并通过外貌实现对男人的诱惑。

    二则,虽然动画片中的小美人鱼自我意识更鲜明,但她也显得更为“自私”,更加没心没肺。比如她冒着再也见不到父亲和姐姐们的风险,不辞而别来到人间,见到了王子,心想事成后美美地睡了一觉。此时,她的父亲非常着急地寻找她,并下令“任何人不许睡觉,直到她安全地回来”,二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再比如,固然父亲反对小美人鱼的爱情,但当小美人鱼面临风险,父亲毫不犹豫地交出自己的神杖,放弃权力,牺牲自己拯救女儿,也反衬出小美人鱼一意孤行的鲁莽。

    三则,动画片完全剔除了童话故事中小美人鱼追求“不灭的灵魂”的部分。这更多是出于商业化的考量:剔除这一部分,可以让动画片尽可能变得简单纯粹,更好满足低龄段观众的观影诉求;剔除这一部分,也更改了童话文本中王子和小美人鱼悲剧结局的走向,从而遵循了传统的“白马王子爱上公主”的设定,让白马王子与灰姑娘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迎合了观众对于爱情美满的大团圆结局的需求。

    真人版:保守陈旧的自我重复

    真人版《小美人鱼》上映时,迪士尼公主故事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公主与青蛙》(2009)、《长发公主》(2010)、《勇敢传说》(2012)、《冰雪奇缘》(2013)、《冰雪奇缘2》(2019)等动画作品都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第三阶段以来,女权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它们也深刻影响了迪士尼公主题材的创作。比如《冰雪奇缘》中,公主电影首次同步塑造两位公主,她们俩才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子只是配角;“王子和公主的爱情”不再是故事的主轴,甚至王子成了大反派;“女性情谊”在公主电影中被强化与凸显,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理解与支持,是对抗异己力量的强大动力——当安娜公主被下了诅咒需要“真爱之吻”才能唤醒时,不是王子吻醒了她,而是姐姐艾莎的“真爱之吻”救了她;公主动画的主题也跳脱出爱情的范畴,更多讲述的是女性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和自我追求……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真人版《小美人鱼》在女性观念的表达上,比第三阶段的公主电影“退步”了。真人版中的小美人鱼虽然比动画版有了一些进步,比如她与王子相恋,有着更多灵魂契合的部分;比如在与女巫大战时,她才是拯救者……但总的来说,真人版并没有超越动画版的范式:小美人鱼依旧有些“恋爱脑”;小美人鱼为了抵达人间,与女巫达成契约,不惜交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女性交出话语权的象征;“真爱之吻”依旧是拯救公主的密钥,王子与人间依然主导一切。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真人版《小美人鱼》是基于动画版的改编,这也就意味着它再次失去了童话版“不灭的灵魂”的部分。至于真人版强行加上的不同物种之间和平共处的主题拔高,却敷衍了事、浅尝辄止。

    从动画版到真人版,其对反派女巫乌苏拉的刻画一直是个刺眼的败笔。在古老童话中,女巫一直是以大反派的形象出现的,她们多是“又老又丑的女人,瘸腿、眼睛混浊、苍白、脏臭、满身皱纹”的形象。童话里的女巫形象,是西方从15世纪到18世纪的“猎巫运动”的折射——猎巫运动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女性,体现出父权制时代女性地位的低下和社会普遍的厌女倾向。

    安徒生《海的女儿》的一个伟大之处是,对女巫的描写并非全然的负面和偏见。童话中,是小美人鱼忘不了美貌的王子,为了能够到人间去,才主动找上女巫;女巫虽然取走了小美人鱼的声音,但这是她与小美人鱼的公开交易;在小美人鱼的追爱过程中,女巫并未迫害她。

    可在动画版中,女巫成了最大的反派。她诱惑小美人鱼签下合约,夺取了小美人鱼的声音,并破坏了公主与王子的“真爱之吻”,让小美人鱼沦为她的奴隶。动画版强化的仍然是女巫的丑陋形象,很难说这种“恶女”形象不会对儿童的性别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迪士尼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2014年真人版的《沉睡魔咒》,对女巫形象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写。在电影中,女巫是父权污名化的结果;仙女之所以异化成“女巫”,是因为她被男性的“真爱之吻”所欺骗;女巫虽然给公主下了沉睡魔咒,但她无陷害公主之心,最终也是由女巫的“真爱之吻”——而非王子的“真爱之吻”唤醒了公主。观众原本期待真人版《小美人鱼》对女巫的刻画,能在《沉睡魔咒》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可惜电影依然停留在“恶女坏到底”的刻板印象中,让人觉得可惜可叹。

    总之,虽然真人版《小美人鱼》可以讨不少儿童观众的欢心——它仍然有着儿童故事的神奇、梦幻、趣味和美好,但成人观众大概率不会给真人版打出太高的分数。在演员的选角上,可以看出迪士尼在平权上的努力;但在故事文本上,却只看到迪士尼的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如此保守的故事,翻拍的意义究竟在哪?

    ——首发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

     7 ) 以黑人为名反黑人

    这年头所谓政治正确大行其道,美其名曰多元化审美,仔细想想却是非常搞笑的事。

    这边黑人(或其他少数族裔)越来越多的当主角,出现在大荧幕,那边黑人依然被白人警察跪杀,毫无理由。

    这是你们追求的多元化吗?所谓多元化审美,谁审了这个美?是你白人老爷?还是底层黑人?(这里用黑人来指代所有少数族裔)

    所谓zzzq,不过是麻痹黑人的蜜糖罢了。

    找黑人演主角就能给他们一种黑人站起来了的错觉了,天真可笑。不过是从明面上的系统性压迫,变成暗地里的系统性压迫罢了。

    为什么要暗地里做这件事,因为他们真正害怕的是民权运动,害怕再有马丁路德金一样的人物,本质上他们害怕黑人团结。

    所以不可以再明做了,利用电影娱乐等等,植入黑人来掩盖背地里真实的压迫,再包装成所谓多元化审美。

    到这一步,注意这里发生了一个变异。

    关键就在于娱乐的受众是所有人,并不单单是黑人,强行植入黑人演员必然冒犯白人或其他族群,他们不知道么,他们太明白了,这个行为就变异成了对所有底层的系统性压迫,不分种族了。

    美国可以发动无敌的宣传机器,腐化一部分黑人,加上所有媒体名人一起宣扬多元化审美,反对者封号堵嘴(什么叫没有官媒胜似官媒啊)。

    反正红脖子们嘴上凶,实际怂,人尽皆知。

    压迫温和族群,怀柔暴力族群的方式,并不新鲜。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绝对不能让川普当总统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

    所谓多元化审美,就是这么个东西,为了麻痹底层而强奸所有人的东西。

    当然最搞笑的还是别国那些为所谓多元化审美摇旗呐喊的人。

    斗争的本质忘了吗?

    美或者不美,是你按头能洗出来吗?

    不觉得在一个黄种人占几乎100%的国家,讲这个好美这种话,有点太搞笑了吗。

    我当然可以觉得你长得不美,但不代表我不尊重你,我觉得努力学习中餐的黑人厨师很美,这是另一种美,尊重他们靠劳动改变生活的态度。

    你们能区分么。

    与其纠结电影里有没有所谓多元化,不如我们先让主流媒体多元化?来点黑人主办的报社?

    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

     8 ) 这个女主角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么丑的

    也是难为导演了,为了找个这么丑的人不容易吧,我也是服了美国了,这特么那是拍电影,你们要是觉得黑人的社会比较重要,就赶紧让白人滚出美国去呗,现在豆瓣也挺有意思,还得最少140个字,140个字也无所谓,你起码特么的标注一下,打了多少字了已经,继续凑一下140个字吧,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5

     短评

    评论告诉我,这样的政治正确再怎么过分也不为过。

    6分钟前
    • Parachutesss
    • 还行

    并不想为迪士尼洗地,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1.白人抢了很多本应属于其他种族的角色(比如攻壳机动队),也占据了大部分资源(比如漫威十年了才有第一个黑人超英何况上气还是种族歧视)。但是对于这些,骂声很少。而当黑人抢了白人的角色(小美人鱼)的时候,骂声不断还很多人身攻击,的确对少数族群不太公平。2.关于尊重原著,的确原著在丹麦都是北欧白人。一方面白改黑是pc,另一方面不像花木兰,故事发生的国家地区背景对故事本身推进作用没有那么大,所以尽管不同于原著,从故事完整性角度来说白改黑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总结一下我觉得这件事情迪士尼的确做的不算太好,但是骂声没必要那么大。尤其2019了还借着这种事情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人可以先死个马了

    10分钟前
    • Cedar
    • 还行

    有没有不想看这个选项

    15分钟前
    • 罗黛若
    • 还行

    to all those racist 而不自知的人 批评Halle之前能不能先去听她唱歌以及她在happy without me里有多美 超级期待上映 (虽然还是对她的演技担心)

    19分钟前
    • 哦勒哇一鸡狼
    • 还行

    遥祝糊

    21分钟前
    • 后现代符号
    • 还行

    这不是我童年的小美人鱼,这就不是小美人鱼!!!!

    23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小美人鱼怎么不能是黑人了?我怀疑你们种族歧视。那小美人鱼怎么就不能是男人了?我怀疑剧组性别歧视。

    26分钟前
    • 非常好的油桃
    • 还行

    这族裔设定...这电影如果在国内市场放映估计会死彻底吧...btw,搞pc真的是迪士尼立牌坊几乎唯一的手段了

    28分钟前
    • 瓦猴
    • 还行

    行吧,海沟族公主也是海的女儿,没毛病

    31分钟前
    • 冬夏
    • 还行

    滾娘警告!

    36分钟前
    • 勇敢果子狸
    • 还行

    我……虽然………但是……算了……好吧建议再找个黑人王子,直接冲击奥斯卡

    39分钟前
    • 燕麦拿铁
    • 还行

    赞达亚我可以!马戏之王里粉色头发超美!

    41分钟前
    • 窩窩娃娃
    • 还行

    这不是我想要的美人鱼,还我爱丽儿!

    46分钟前
    • 芝士就是热量
    • 还行

    迪士尼电影给我一种感觉就是“通过让黑人演原本属于白人的角色,来营造出黑人地位高、种族平等的假象。”真正尊重黑人的话应该是让合适的人演合适的角色,去突出黑人的美。现在这样反而好像是在挑衅……在捧杀……让大家对黑人感到不舒服……真的够阴险。。与其搞这些不如真正提升美国黑人权益,现在依旧有很多黑人因为自己的肤色被无故打死,电影《你给的仇恨》里面一句经典对话“如果他是一个开着奔驰,穿着西装的白人你也会开枪吗?。”“我会告诉他举起手来。”这种真正的社会现象不去解决,然后拿电影来营造种族平等才是鸡贼。

    48分钟前
    • 警幻
    • 还行

    现在还嘲赞达亚吗?

    50分钟前
    • 雨中山果落
    • 还行

    真的被豆瓣是一众的歧视看瞎了眼,第一,这个演员这么漂亮居然有人说她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鬼样子,或者自己审美真的有问题。第二,从来没有人说过美人鱼是白美人鱼,安徒生写明白了吗??你们自己看不惯肤色也不考虑一下是不是从小被灌输白公主就是最美的,那是因为黑人深受歧视没有办法成为美的代言。第三,不管是不是什么政治正不正确,我们都应该感激和庆幸,特别是荧幕上出现少数种族族裔的时候,因为,不管是亚裔还是黑人都应该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美人鱼,我们应该习惯不从肤色来判断好坏和美丑,西方的zzzq对于黑人来说有多重要就不说了,不知道感激的一个个都应该送出去自己体验一下被种族歧视什么感觉再回来这里乱叫!

    53分钟前
    • OlioDarcyXY2000
    • 还行

    政治正确真伟大,以后迪士尼女主都选黑胖拉拉单身母亲吧,圣光普照。公主与青蛙不拍非要拍美人鱼就请尊重原版,另外这样拍不是歧视ginger吗?

    58分钟前
    • 关倪㔻氏
    • 还行

    为什么男的不能演美人鱼?我怀疑迪士尼搞性别歧视

    1小时前
    • 下雨不愁
    • 还行

    我不想看,就是想提前说一下,我绝对不会对这部电影真香,不是肤色的问题,不合适就是不合适,这片zzzq不用洗了,只是,前面几个公主都挺还原,非得在这部电影吃不可说红利,爱丽儿实惨。

    1小时前
    • Oceans Deep
    • 还行

    小美人鱼原来是黑人。。。

    1小时前
    • 谅谷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