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画之国

    画之国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法国2011

    主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JB·布兰科  史蒂夫·布卢姆  让·巴尔内  杰森·格里菲斯  玛丽·伊丽莎白·麦格林   

    导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雪怪大冒险

    • 更新HD

      动物行为

    • HD

      BLOODYESCAPE-地狱的逃生作战-

    • HD

      阁楼的拉杰

    • 画江湖之天罡

    • TC

      长安三万里

    • 正片

      BLOODY ESCAPE -地狱的逃生作战

    • 功夫熊猫4

     剧照

    画之国 剧照 NO.1画之国 剧照 NO.2画之国 剧照 NO.3画之国 剧照 NO.4画之国 剧照 NO.5画之国 剧照 NO.6画之国 剧照 NO.16画之国 剧照 NO.17画之国 剧照 NO.18画之国 剧照 NO.19画之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

     长篇影评

     1 ) 《画之国》:法国人的叙事学是一种没道理的浪漫

    先前有一系列漫画,每一幅画都是另一幅画中的小小一部分,每当你以为好了这就是最外面(真实)的那个世界了,才发现仍在画中,犹在镜中。画中画中画中画,绝佳的叙事学教材。《画之国》也讲了一个画里的故事,只不过叙事学在这里不是一门技术,而是法国人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画家作画,总会有草稿、半成品和成品,每一时期所痴迷的线条、色彩、对象也不尽相同。作家亦然,成书之外还有各种大纲、概念埋在故纸堆。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是每个艺术家的难题,所以才有悔少作、弃坑之事。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回避了画家的造物主角色,让画中的人物来寻找自己,确认自己的身份。

    第一层:画里的世界由画作完成度分为图全人、未画完人和线稿人三个等级,完成了的才是美的尊贵的。跨越阶级的爱受尽嘲笑和折磨,人创造的世界也和人一样充满了偏见和狭隘。
    第二层:劳拉、拉莫一行人意外跳出了画框,明白了画里/画外的区别,闯进了画家的真实世界,看到了画家的其他作品,再由这些作品零零散散地拼凑出一个画家的样子。但最终他们放弃了找画家,想到了用(外部世界的)颜料补全(内部世界的)自己。
    第三层:在所有人都沉醉于一个完满的自己的时候,劳拉离开了。见过了世界之后,再也回不去那个小世界,即使是见到了画家,也没有得到答案。她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我们此刻不是在另一幅画中?于是她离开画家,像更深处走去。镜头推远,又是一个画框。仍在画中,犹在镜中。

    按照美国人的思路,一个破旧的废弃的画室必然是一个画家的悲伤故事,最好是关于爱情和救赎。但法国人却完全跳过了这一段,镜头一转就是一个云淡风轻的老爷爷,此时他只画一画风景,蓝天和白云,颜色变得很淡很柔和。他看着不远处的木屋,看着劳拉,仿佛意料之中。法国人的叙事学是一种没道理的浪漫。

    “威尼斯是另外一个女人吗?”
    “不,威尼斯是一座城市。”

     2 ) 两只阿米巴原虫

    在佛斯特的肚子里,靠近幽门的地方,两只阿米巴原虫快乐地生活着。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从来没饿过肚子,而且根本用不着干活:因为他们就是所谓的寄生虫。这两个好朋友相处得很愉快,但时不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他们性格迥异,并且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一只热爱思考,总是想着第二天可能会发生点什么;相反,另一只是个大吃货,一天到晚吃个不停,也很愿意继续这样下去,完全不考虑将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有一次,饭点时分,喜欢思考的那只阿米巴虫告诉他的同伴,今天早上自己都思考了些什么:
    “可能,”他说道,“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这些河流,这些高山,这些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有这天空,都不是真的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这个世界可能很小,我们看到的这一切可能只不过是很小很小的玩意儿,藏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而这又是藏在一个更大更大的玩意儿里,而...”
    那只贪吃的阿米巴虫,一边嚼着一根超大的扁豆,一边告诉他的朋友这是不可能的,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佛斯特吃完盘子里的扁豆,又吃了两片药丸,那两只阿米巴虫子随即消失了。
    随后,佛斯特和他那贪吃的客人恩里克继续闲聊。佛斯特说这个世界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玩意儿,存在于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面...恩里克一边吃着自己面前那盘扁豆,一边打断他:
    “这是不可能的,”他说道,“我觉得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Gonzalo Celorio

     3 ) 美术是万物的缩影

    《画之国》的开篇利落而程式化,通过几派势力的对白和冲突,勾勒出一个等级森严、矛盾尖锐的油画世界。着色丰富完整的上等人住在城堡里,锦衣玉食,莺歌燕舞,而未被画师完善的半成品遭驱逐在外,即使只是裙子边上少了几笔,也要受到讥笑和侮辱,而那些压根没被上色的线稿人群地位最为地下,连半成品也不愿与他们为伍。故事的建置部分,一个上等人小伙与一个半成品姑娘展开炽热而禁忌的恋情,遭到来自两个族群的阻挠,一个线稿孩子偷偷混进上等人聚居的城堡,被发现后遭到惨无人道的凌虐,一切冒险由此展开。
     
    我看了太多国外动画,受思维定势所限,起先误解了影片,以为是下等居民争取自由平等的老套寓言。因为在常规观念看来,朴素简洁的素描也和浓墨重彩的油画成品一样,是高下不分的艺术作品;至于半成品,我不久前参观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其中就有不少半成品,展览馆并没有将它们与其他作品区别对待。但影片最终化解矛盾,并非设想中的“思想教育方式”,那太老土了,而色彩的寓意也与种族无关。容易引起误导的是处罚犯禁者的“黑色刑罚”,丧失色彩即丧失了生存权利,难免叫人产生种族主义的联想,但换个角度看,纯白色的素描人尚不及有色人种地位高,又开脱了种族歧视的罪名。我想了想,比较恰当的现实类比是,有一部分人生来具有身体缺陷,被人瞧不起,但他们发现了改造身体的技术(原本只有造物主才拥有),从而进化成了更好的族群,“正常人”反而羡慕并效仿起他们来。
     
    影片最别致的设定是,画中人可以进入画外的世界,并且层层突破,但他们不能逆向进入自己世界的画中。这种高低纬度大乱跳的法则,不难联想到《盗梦空间》,该片中人可以一层层深入梦境,而守卫者不能跳出梦境钻进现实。但《盗梦空间》每层的区别只在地貌,而《画之国》用多种画面风格来区分维度,从油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到真人场景,并在最后一幕暗示了真人之外仍有洞天。女主角初次坠入三维世界的慢镜头十分惊艳,有《攻壳机动队》范儿,三维动画呈现的画室,细节一丝不苟,但镜头调度比较机械呆板,也许是为了节省制作费用。
     
    画室中“群像乱舞”的一场戏,触及了美术艺术中的规则和真谛。美妇人是爱的产物,被画师视为爱恋甚至是性幻想的对象。画家的自画像和本人一样具有艺术天赋,但他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因为他是特定情绪下的产物,正如威尼斯的嘉年华派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战争画中的两派士兵征战不休,却无人知晓为何而战,直到主角用恶作剧把他们变成同一颜色,这才面面相觑,此处挺有现实意义,交战双方同为大地子女,唯一兵戈相见的原因差不多就是“军服不同”,直陈战争之荒谬。
     
    影片的大部分旅程可以归结为“寻找画家”,画家一直是个造物主式的存在,神龙见首不见尾,学得他的一招半式,就能改变世界。影片最后安排主角与画家相遇,暗示画家也是更高层艺术家的创造品。类似的情节在《13层凶间》里演出来,有叫人倒吸一口冷气的惊悚,本片却是童话故事美好辽阔的意境,相同的幻想,经过不同的演绎手法,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染力。(文/方聿南)

     4 )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辛波丝卡曾写过一首诗,描写日本画家歌川广重的一幅浮世绘作品《桥上的人们》,她认为绘画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将时间凝固:“时间在此被拦截下来,其法则不再有参考价值。 时间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力被解除了。 ”其实,这既是绘画的优点,也是绘画的缺点,因为没有时间,绘画便不能讲故事。故事的起承转合是需要时间来支撑的。最终,人类发明了电影,就是要克服绘画在时间上的弱点,用绘画来讲故事。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动画片《画之国》将绘画和电影进行了嫁接。

    画室里有一幅未完成的画,根据完成度,画中的人物分为三类:那些已经画完的人物,被称为“图全人”;而没画完的人物,被称为“梅花菀人”,还有那些只有线条轮廓的“草稿人”。由此,画中人物的阶级性一目了然:“图全人”因为颜色饱满,可以居高临下,趾高气扬;而“梅花菀人”,哪怕只差一笔,也只能甘拜下风;最惨的是“草稿人”,命运一如他们的相貌,毫无光彩。三类人共处于一幅画中,如果各安其所,便没有了故事。然而,在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里,故事最好的催化剂自然是跨阶级的爱情故事。“图全人”里有一个“自由论者”拉莫爱上了“梅花菀人”克莱尔,他们的爱情在这个阶级分明的世界里必定是一种禁忌,其实克莱尔就差裙角的一笔便可以成为“图全人”。于是,拉莫为了成全女友,决定去找那个半途而废,不负责任的画家回来完成这幅画。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草稿人”为了挽救被“图全人”打的破烂不堪的朋友,也决定跟随拉莫去寻找画家。途中坎坷,自不必说。

    从人物和故事的设置来看,《画之国》颇具想象力,虽然“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进行互动”这样的故事设置,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比如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施瓦辛格的《幻影英雄》以及最近刚上映的《恋恋书中人》都是如此。不过,这些故事的重点是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建立联系,强调人物在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穿越所产生的趣味性。但《画之国》更多的是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联系,其重点是将绘画这种偏重“空间性”的艺术如何转变成电影这种偏重“时间性”的艺术,其实这种转变在观众看一幅画时是经常会发生的。

    当你在一幅画前驻足时,除了形象和色彩,你一定还在想,画里的人物有什么故事?她为什么会站在哪儿,她的眼睛在盯着什么看。正如辛波丝卡在《桥上的人们》中写道:“但有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更进一步的听到雨水的溅洒声,感觉冷冷的雨滴落在他们的颈上和背上,他们注视着桥和桥上的人们,仿佛看到自己也在那儿”。于是,随着观众的移情作用,故事开始了。只不过辛波丝卡将画转变成了诗,而《画之国》则将画转变成了电影。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画之国》的创作者——让-弗朗索瓦•拉吉奥,法国剪纸动画的代表人物。对他了解不多,只知道因为善于在电影中运用想象力游刃于现实与幻觉之间,被人们视为电影界中的“勒内•马格利特”,又因为一直坚守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七十多岁的拉吉奥至今作品不多,却部部精品。

    除了热衷于现实和幻觉的关系之外,拉吉奥和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都善于运用象征。这也是我看过《画之国》后最大的感慨,拉吉奥的想象力最完美的体现就在于《画之国》中形象的象征性,故事里三类角色的象征性一目了然,其灵感来源,又完全取自于绘画创作本身,和故事本身天衣无缝。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认为象征应该是艺术家为其思想和情感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拉吉奥恰恰是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为“阶级性”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使得片中的象征运用的自然流畅。而不像其他电影中那些故意造出的象征,只是为了象征而象征,最终只能使象征的角色游离于故事的背景之外。这样的象征只是“对应物”,而不是“客观对应物”。

    拉吉奥的过人之处并不止于此,看完电影之后,观众才明白故事角色的象征并不是拉吉奥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角色寻找画家的过程,来比拟哲学中的那个关于存在的终极命题:人是从哪里来得?这个世界有造物主吗?角色寻找画家,就像人寻找造物主,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却被如此自然明了的提出,简单直接,易于理解。而角色寻找画家,是想让画家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真的找到了他的造物主,也必定会如此。这一点,《画之国》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如出一辙。

    然而,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
    通俗来讲,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自由意志和宿命论。宿命论者相信,人的一生早已命中注定,正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因此,一切听天由命。而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这两种方案比较极端,大部分人宁选其中:快乐时我们是自由意志论者,忧郁时难免又成为宿命论者。拉吉奥是积极的、乐观的,他让画中的角色选择了自由意志,通过寻找自己的造物主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寻找不到,他也让角色成为自己的造物主。有意思的是影片结尾,当一行人沉浸在寻找到颜料的欢乐而尽力的让自己变得光彩夺目的时候,拉吉奥并没有将价值判断的砝码偏向他们,找到颜料并不意味着找到绘画技法,那些“梅花菀人”和“草稿人”将自己涂的五颜六色,尽管光彩夺目,却完全不得要领。拉吉奥似乎更倾向于那个小女孩劳拉,以着自己没有画完的身体,奔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既然文章的开头拉了辛波丝卡来助阵,结尾是不是也应该来一句她的诗呼应一下,翻了半天,找到了一句:
    我偏爱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5 ) 画之国

    动画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我以为要数结尾处萝拉对老画家说的话。

    画家问萝拉现在想干什么。

    萝拉边走边回过头来,向画家大声说道:“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

    我创造了谁,谁又创造了我?

    动画在萝拉的这句疑问中戛然而止,令人拍案叫绝。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感受到画之国强大的魅力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6 ) 我画中的小人你是否会活过来?

    我作为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也总是幻想自己画中的小人是否会走出来和我对话,而画之国正好满足了我这样的幻想。故事发生在一幅未完成的画里,画中的小人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们等级森严,画完人最高级,可以出入高大华美的城堡,其次是未画完人,生活在幽暗寒冷的帐篷里,最后是线稿人,最卑微低贱,藏匿于森林中。由未画完人、画完人、线稿人和另一幅战争图里的士兵组成了主角团,从画中跑出来想去寻找自己的创造者,想获得公平与和平。

    萝拉,女主角(ps这部影片的男女主竟然不是恋人),未画完人,善良勇敢,追寻着创造者。

    拉莫,男主角,在画中是完成人,他的恋人克莱尔却是未画完人,他希望等级森严的画之国能够人人平等,不分你我。

    古姆,线稿人,为了帮助被画完人打得面目全非的好友,他和主角团们一起寻找画家。

    马让达,另一幅战争图里的鼓手兵,在这幅每日炮火不停的图画里,渴望和平的他显得格格不入。

    《画之国》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场景,未完成的画,战争图,画中威尼斯,画外。

    未完成的画,从各个场景可以看出是一副森林城堡图,它也许是画家最后一幅带人物的画。画中有大面积的紫色,代表着阴影和黑夜,人物也多是冷色调、低纯度,其中色彩最亮最纯的蜡烛大帝则是画之国的领袖。

    战争图中的人和其它画不同,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处于画中,所以每天清晨就会开始没有伤亡的战争,日复一日,从不停止。

    威尼斯作为文艺复兴的精华,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许多画家向往的圣地。画中的威尼斯则处处充满了黄昏的阳光,全是明亮的暖色调,画中的人物都带着面具,不停地跳舞,荒诞得像个乌托邦。这副画里有画家自己,说明画家曾经到过威尼斯,画家在威尼斯的各个角落画画,并且聚集在海边画着黄昏。

    画外是画家的工作室,遗忘了许久的工作室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储藏室里则全部是被画家毁掉的画。可能画家对自己的人物作品感到失望便把它们毁掉。

    古姆在看到画家不停地画黄昏时,觉得这是垃圾,萝拉却说这是情感,他伤心,画是难过的,他快乐,画是喜悦的。,所有的场景,所有的人物都是画家带着自己的情感所创造的。为什么拉莫和克莱尔会相爱,为什么开头他们在隐秘处幽会,也许画家和他的恋人的感情也有过世俗的阻挠,不得不偷偷摸摸。在战争图中,画家似乎也不喜欢这样无休无止的战争,也希望恪守命令的士兵中出现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于是呆萌的马让达出现了。他恋爱的时候,画出了贾朗斯,他恋人的肖像,可是后来失恋的他撕碎了贾朗斯的照片。自画像说过,画家在画他的时候还是开心的,可是后来越来越糟糕,是失恋还是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失望,于是前往威尼斯,自画像被修修改改最后停留在了愤怒的情绪上。

    其中,萝拉是画家最喜欢的,画中威尼斯的画家也在创作着萝拉。她提出寻找画家的建议,也是第一个跳出画,来到三次元世界的人物。在最后,画中人拥有了颜料,可以把自己画完,或者添上新的色彩,萝拉发现大家已经平等了,她也不想把自己裙子上的空白填满,因为她想继续寻找自己的创造者,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画之国的结局也算是出人意料,大家猜测主角团们最后找到了画家,完成了绘画,然而最后却是自己将自己填满。

    拉莫为克莱尔填上了颜色,战争图中的士兵也因为被刷上了同一种颜色而恢复和平。《画之国》创造了一个虚幻但现实的梦,似乎就在我们中间发生。这部影片是一部披着儿童动画外衣的成人动画,处处充满哲思,有色人的女主角,因为没画完而导致的阶级分化,只是因为颜色不同而天天战争的军队,未画完人拿到颜料后就开始抢夺和浪费颜料,民众口中的危险黑森林实际上是温柔的花丛,以及本片最后萝拉和画家的对话,

    “我没有遗弃他们,我已经给了他们基本所需,一幅简单朴素的绘画远比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美丽。”

    “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

    最后,画家也是在画中

    《画之国》的风格也带有马蒂斯莫迪利亚尼毕加索的影子。简单的人物形象,粗狂的笔触,强烈的对比色带来的画面跳动,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碰撞,彰显了生命力。“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这是恬淡中的梦幻,是一种精神的慰藉与平息的手段。

    虽然创意够强,但是《画之国》的讲故事能力较弱,出现了许多未解释的谜题,黑暗森林的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说进去必死无疑,威尼斯里的死神出现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导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也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原创音乐。

    顺便说一句,我画中的小人,你是否也会走出来呢?

     短评

    颇有深度的动画片。

    2分钟前
    • 汪达
    • 力荐

    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这个转换非常高明,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颜料是人物的命脉,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

    4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推荐

    180 浪漫的法国动画。。倒是可以弄成科幻故事呢~

    9分钟前
    • 慢点儿
    • 推荐

    Plot Keywords: Surrealism | Painting | Painting Comes To Life | Parallel World | Castle

    14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四个寻找画家的人物。你们这些艺术家可长点心吧!

    19分钟前
    • 狐斯塔夫
    • 力荐

    画家消失了,未完成的画作角色踏上了寻找画家之旅,只是迷失在更多的画作中与更多的迷失画作角色中……画作宇宙的crossover,最早我们在《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中也见识到了;三渲二的话实在显得廉价,如果能像《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那样处理好空间感,2D自然是首选,不知道未来今敏的《OPUS》会怎么改编。

    2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明月装点了你的窗,你装点了谁的梦。

    22分钟前
    • 力荐

    Typiquement français ^ ^

    26分钟前
    • 庄淑女
    • 力荐

    还是走不出画框啊!

    31分钟前
    • 玩命裸奔
    • 力荐

    法国动画片总是不乏新奇的创意和优美的色彩。画中的人物产生阶级对立和压迫,来到画外寻找画家,却又进入其他画作中的世界。这种创意很棒,剧情似乎有政治寓言的意味。但是感觉收尾过于潦草了。最后真人的出现也有些违和。三星半

    3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所有人都追求“完美”的时候也有人乐于保持“自我”~

    36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力荐

    劳拉

    37分钟前
    • Santa 紫霞仙子
    • 力荐

    惊喜!曾经的梦里,画里面的世界是存在的,画里的人是有生命的,画框正是连接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于画中的世界来说,画家正是造物主一样,于画家来说,画中的人这就像自己孩子。电影的结尾很棒,不但重新赋予艺术作品生命,又带有对艺术家深深的敬意。致敬导演。

    42分钟前
    • 蓦兰
    • 力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47分钟前
    • 徐小猴
    • 力荐

    三星与四星之间吧,画面跟立意都不错,故事可以再加强一点

    49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隐喻棒,想象力更棒。亲手给爱人上色真是太浪漫了。最后萝拉的那句“我很想知道是谁画了您”是我最近见过最精彩、意味深长又回味无穷的电影结语。

    53分钟前
    • 小爱
    • 推荐

    画风诡奇,配乐优美,但还是令人拍手称赞的想象力制胜,而结尾一段的诗意是点睛之笔。相比较之下叙事能力显弱,实在可惜。

    5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高品质的法国动画,内涵非常丰富,从头到尾都满载话题,充满着对于哲学、艺术、政治、人性等的通俗讨论。典型的欧洲写意画风展示着别样的绚烂,如同流淌着的情绪跃然于画面之中,洋溢着迷人的感染力。

    58分钟前
    • cjy
    • 推荐

    不該浪費時間

    1小时前
    • hitlike
    • 较差

    法国的动画更适合称为美术或是艺术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